庆帝就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着。
虽然肃亲王此举,有些强势欺人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的确过瘾,看着这帮朝臣诚惶诚恐的样子,庆帝忍不住一阵暗爽。
最意外的莫过于,这老家伙,居然是把龙头杖给拿了出来。
龙头杖虽代表着高祖皇帝所赋予的特权。却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使用的。
非佞臣动摇皇室之根基,非皇帝已经误国到了一定的地步,龙头杖的作用,也不过是个身份的象征而已。
现在,众臣以辞官作为危险,迫使皇上废除太子刘启,这何尝不是一种逼宫?
本来肃亲王原想,自己到了,靠着老亲王的身份,也就足够压制这帮群臣的了。
可到了这才发现,自己还真是严重低估了杨文渊。
之前没怎么接触,却也听说,杨文渊现在权势很大,可不成想,都已经把朝臣把控到了如此的地步。
没办法,肃亲王只能拿出龙头杖。以此,来保住刘启的太子之位。
杨文渊匍匐在地上。心中愤恨到了极点。
他知道,今天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废除刘启的太子之位了。
眼见的机会,就这么溜走了,实在是叫他不甘心。
“肃亲王既然拿出了龙头杖出来,臣等自然是无话可说。更是不敢违背高祖遗命。”
“不过,肃亲王力保太子刘启,您可要慎之又慎的,想清楚了啊!”
杨文渊的话,看似服软,实则也是一种威胁。
龙头杖拿出,这便预示着,如果刘启真的筑下了不可挽回的大错,亦或是叛国的话,那他就算是肃亲王,也难辞其咎!!
甚至可以说,从此刻起,肃亲王便是跟刘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无论是刘启有任何的过错,都会牵连于他。
可肃亲王却仅仅只是冷笑了几声。
“老夫虽已年迈,但这双眼睛可是不瞎,谁怎么样,老夫还是能够看的清清楚楚的。”
“既然老夫认定了太子,那自然是相信,他绝对不会做出,祸国殃民的事情!!”
杨文渊点了点头。
“既然肃亲王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老臣无话可言!!”
只能是忍着心中的愤怒,退而求其次了。
毕竟太子还在外,又不止这一次的机会。
若果太子此次征讨匈奴失败的话,那不仅是刘启,连他刘宇,也能够一并的收拾了。
如此,朝廷之中,便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威胁到他杨文渊。
这时起,上座的庆帝才终于开口。
“众臣可还有话要说?”
在大殿安静了几秒钟之后。庆帝深吸了一口气。
“既然无事,那就退朝吧!”
杨文渊阴沉着脸,缓缓的站了起来,冲着庆帝的方向,深深的鞠了一躬。
“臣等告退!”
“臣等告退!”
随着大殿内齐声的高喝,众臣陆陆续续的,走出了未央宫的宫殿。
杨文渊走到门口,不甘的叹息了一声,是无奈,更是愤恨。
咬了咬牙,终究是拂袖离去。
过了一会,方才还热闹的大殿中,此时就只剩下了庆帝、来福,以及肃亲王三人。
“皇叔!”
肃亲王回过头,面色一惊,只见庆帝在叫了自己一声之后,竟是直接趴在了龙椅之上。
“陛下,您...”
“朕,无事,让皇叔上来。”
“肃亲王,皇上让您上阶说话。”
肃亲王犹豫了一下,看着皇上的状态,不免心中有些担忧,终究还是走了上去。
“皇上。”
庆帝抬起头的时候,脸色煞白,看起来非常的痛苦。
肃亲王关切。
“皇上,你怎么了,老臣刚进来的时候见您,还没事的啊!”
来福替虚弱的庆帝,进行了回应。
“皇上这两日身子本来就不好,若不是这些大臣们苦苦相逼的话,皇上今日根本不会上朝。”
“之所以您看着没事,是因为来上朝之前,皇上服了一枚丹药,方才群臣相逼,急火攻心,再加上药效过去,皇上的身子,反倒是要比之前更虚弱了。”
可庆帝却是微微一笑,强撑起了身子。
“没事的皇叔,朕无妨。”
“这一次启儿的事情,多亏你了。”
肃亲王眉头微皱,也不知是因为担忧皇上的身体,还是因为他刚说的话。
“老臣多年没有参与朝政,实在没有想到,如今他杨文渊,竟然已经把朝臣,控制到了这种地步。”
“太子的品性,老夫是知道的,他绝对不会做出,有悖于朝廷的事,维护皇室成员,亦是老夫的责任啊。”
“额...”
当说到这的时候,庆帝忽然抬起双臂,紧紧的握住了肃亲王的右手。
“皇叔忠心为我皇室,由您镇着,朕放心啊。”
“不过您也看到了,现在的朝堂形势,十分复杂,朕的身子,又是一日不如一日。”
“皇叔,朕今日,可否求您一件事?”
肃亲王双眼一瞪,骤然间就愣住了。
求?
堂堂皇帝,对他这个臣子,居然说出了求字?这让肃亲王的内心十分骇然。
“皇上,言过了,您尽管吩咐就是,老臣定然不遗余力!!”
庆帝欣慰的点了点头。
“朕的身体,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太子归来的日子。现在朝廷的一切要务,都掌握在杨文渊的手中。”
“就算能撑住,恐怕也不能上朝理政了,故而,朕希望皇叔,能不能代替朕,看好那帮臣子,守好我刘氏江山!!”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一定一定,要保住刘启的太子之位啊!”
听到这句话,肃亲王的身子猛然一颤。
代替朕?若不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皇帝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难道是试探?
说实话,肃亲王的心里十分复杂,有畏惧,有担忧、还有一丝隐隐的期待....
“皇上,您放心吧,老臣就算舍了这个身子,也定保我刘氏江山,安然无恙。”
“纵然是粉身碎骨,也一定会确保启儿,安然的回到庆都...”
可是,如今的刘启,却是一点也不安然。
只因在吕良给他的信中写着。
萨鲁曼已经跟哈提尔商议好了,只要是在反叛的当日,匈奴那边,既会派出五万的兵马,对萨鲁曼进行支援!
五万,加上萨鲁曼的兵士,就是十一万之众。
自己这边,却仅仅只有着将近三万人,家伙是哪个纳吉尔的,才不过八万人。
光是数量上,就优劣立判,这仗还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