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961章 吝啬又热烈、理智又愚蠢的忠诚!最亲近的人伤本将最深!
    对于秦、燕二国的决定,赵姜极其震惊!

    紧随大惊而来的,便是大喜!

    现在的代国比之赵国势大,赵姜留在代国能享受更大的权力和更优渥的物质条件,所以赵姜第一时间就已经决定要继续留在代国。

    待到赵姜向代王嘉表达了他的坚定后,代王嘉必会更加认可他的忠诚,并以高官厚禄为谢礼。

    若是哪天代国亡了,赵姜扭头就能投奔赵王迁,彼时赵王迁难道能苛待了赵姜不成?

    代王嘉是赵姜的族侄,赵王迁也是赵姜的族侄,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实在亲戚,仅凭这份血脉关系赵王迁也不能苛待了赵姜!

    更重要的是,赵姜这一脉仅有兄弟三人,大哥二哥都为赵国战死沙场,仅剩他这一根独苗苗哭着跑回家,凭借他这一脉对赵国的苦劳与牺牲,赵王迁也不敢苛待他!

    所以赵王迁重立赵国对于赵姜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能不开心才怪呢。

    可惜,身为王室子弟的人只有赵姜,而无李牧。

    跌坐软榻,李牧苦涩喃喃:“本将本以为大王被俘,赵国便亡。”

    “本将却不曾想到,秦文信侯还朝的第一条谏言就是将大王送往燕国。”

    “彼时本将不解此举深意,以为秦国乃是意欲折辱大王,本将还因此颇恨秦国,欲为大王报仇。”

    “却未曾想,秦国竟是会令燕国于此刻礼送大王回返、以存亡继绝之名助我大赵复国!”

    即便是以李牧的政治智慧也能看得出,燕国帮助赵国复国不过是秦国的任务罢了。

    赵国复国,既能让本就并不宽阔的东北地区愈发混乱,又能削弱代、燕两国,更能让代国的处境变得极其尴尬、代王正统之名不存。

    而秦国不亲自出面,则只是为了避免日后秦国灭赵之际让天下人认为大秦出尔反尔而已。

    但此举却也愈发鲜明的表露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决心和迫切,让天下人都能看得出代、燕、赵三国的处境有多危险!

    代国迫切的需要李牧去保护社稷,赵国也迫切的需要李牧去保护社稷,但李牧只是一个人,他没办法把自己切成两个用!

    李牧迷茫又无措的喃喃低呼:“本将该如何自处!”

    “本将究竟应该为哪位君王而战?”

    “本将究竟是代臣,还是赵臣!”

    “本将该怎么做才能不负先王恩义?!”

    李牧是忠诚的,但他的忠诚与后世鼓吹、赞扬的忠诚并不相同。

    李牧不忠于代王嘉,也不忠于赵王迁,甚至不忠于赵国社稷,更不会因为谁坐上了王位就忠诚于谁。

    李牧只效忠于赵孝成王丹和赵悼襄王偃对他的恩义!

    李牧的忠诚吝啬而又理智!

    在李牧看来,李牧一人性命已可全恩义,完全不需要让他的家眷也为赵而死。

    所以即便原本历史上的秦赵关系更加恶劣,李牧围歼秦国上将军、一拳险些锤碎嬴政的统一梦,王翦屡杀李牧心腹爱将、挑拨离间,秦赵之间仇深似海,都把对方视作头号大敌,天天盘算着怎么弄死对方。

    但李牧依旧在赵王迁登基后不久就把长子李泊连同李泊的三个儿子一起送往大秦,一边猛攻大秦一边拜托身在大秦的李氏族人举荐李泊于大秦出仕,及至唐朝时期,李泊的后人竟已繁衍发展成为五姓七望之一!

    李牧的忠诚热烈又愚蠢!

    赵王丹拜托李牧为他的儿子而战,赵王偃也拜托李牧为他的儿子而战,李牧都应下了。

    那么在李牧看来,哪怕豁出这条命也要实现他的诺言!

    所以即便是廉颇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廉颇给出的参考答案就在手边,即便猜到赵王迁有心杀他,李牧依旧试图用他那蹩脚的辩才去为自己解释,而不是如廉颇一般领兵突围、转投别国。

    所以即便李牧对代地有着极强的掌控力,即便知道代王嘉于代地立国对于李牧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李牧依旧心甘情愿的让渡了代地权力、罢免了很多久随于他的心腹,把他殚精竭虑经营数十年的代地献给了代王嘉。

    但李牧万万没想到,他的忠诚遇见了一个巨大的BUG。

    需要他为之死战的赵王偃的儿子变成了俩!

    且这两人还是敌非友!

    无论选择为哪一方而战,李牧都报答了先王恩义,但又都没能全数报答。

    这个BUG让李牧的忠诚观都动摇了!

    赵姜闻言心里一慌,赶忙劝说:“武安君切莫有如此想法。”

    “大王极其看重武安君,非但擢武安君为上将军,更是对武安君信任有加。”

    “武安君北伐、攻秦之际,无论武安君有什么需求,大王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实现。”

    “武安君焉能不忠于大王?”

    李牧苦涩轻叹:“然!”

    “大王乃是先王废太子。”

    “废太子也!”

    赵姜微怔,他没想到李牧反驳的重点竟是赵王偃的意愿。。

    而不是觉得代王嘉支持李牧北伐的那些钱粮都是过往几十年间李牧带着臣属黎庶们种出来的,并不值得李牧感激。

    赵姜的腹稿作废,只能试探着发问:“武安君莫不是意欲转投赵国,去支持先王钦定的赵王?”

    李牧更加苦涩的轻叹:“然!”

    “即便是本将愿为大王战,大王恐亦不信本将也!”

    代王嘉比赵王迁对李牧更好,而且颇有能力,定能得赵王丹青睐,但偏偏代王嘉是赵王偃旗帜鲜明废除了继承权的儿子。

    赵王迁是赵王偃指定的继承人,但赵王迁不只有心杀李牧,更是致使赵国社稷倾覆,倘若赵王丹和赵王偃复生,恐怕能把赵王迁吊起来锤。

    李牧应该怎么选?

    李牧怎么选好像都是错的!

    赵姜低声劝说道:“末将以为,武安君与其思虑以往,倒不如思虑现在。”

    “先王恩重于武安君,武安君亦为赵王效死,则先王恩义已全。”

    “今赵王虽重回王位、重建赵国,但赵王仅只是秦、燕二国推出的傀儡,其虽承赵王之名却无赵王之实。”

    “末将以为,如此赵王算不得赵王,为如此赵王效忠更非是效忠于赵,而实是效忠于秦、燕!”

    “武安君更应该考虑的乃是大王的恩义与信重啊!”

    随着赵姜接连不断又诚恳无比的劝说,李牧心中天秤渐渐动摇。

    但帐外却传来家兵的呼声:“启禀家主!都尉弘、都尉鲜并君子泊书信至!”

    李牧强打精神,沉声而呼:“传!”

    帐帘撩开,家兵阔步入内,上呈三枚竹筒。

    李牧当先拿起担负蓟城守备重任的李鲜的竹筒,拆开查阅。

    当李牧看到李鲜如实记录的帐中交流,尤其是看到嬴成蟜的那些话语,李牧心脏猛的一跳,失声低喝:“秦长安君数欲以阵前答话之咒咒杀本将,本将竭力回避方才幸免遇难。”

    “而今三国已经休战,秦长安君为何依旧欲杀本将!”

    李牧的政治斗争智慧很低,但李牧的政治斗争(被斗争)的经验却很充足。

    虽然李牧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李牧的直觉却告诉他,嬴成蟜那些话语很可能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怀着几分希冀,李牧赶忙拿起了相对而言更成熟稳重一些的李弘传回的竹筒。

    但李牧没想到,刚刚拆开竹简,迎面而来的就是十二个大字。

    【阿翁,你我父子何不同归大秦?】

    李牧:???

    【秦长安君好口腹之欲,儿已与秦长安君商定,会礼送一批澹褴羊入秦,赠与秦长安君,如此……】

    李牧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忍不住又返回去核验了一遍封泥印信,然后……

    险些心肌梗塞!

    这竟然真的是他次子给他传回的家书!

    “逆子!”

    “真真逆子也!”

    “秦长安君欲杀乃翁,汝这逆子亦欲取乃翁性命乎!”

    李牧抓着竹简的手都因愤怒而颤抖。

    不过是被那秦长安君宴请了两次而已,汝这娃儿就成了秦国说客?!

    非但为秦长安君游说乃翁,甚至还要送澹褴羊给秦长安君享用?

    汝是生怕天下人不觉得乃翁与秦长安君私交甚笃吗!

    汝还送什么澹褴羊啊?

    汝这逆子直接把造阳鹿也送给秦长安君,暗指乃翁要把代国社稷送给秦国得了!

    见向来平静的李牧此刻方寸大乱、口无遮拦,赵姜陪着小心发问:“武安君?”

    李牧迅速合拢竹简,强扯出笑容道:“逆子无状,让赵都尉见笑了。”

    “本将先回复逆子家书,稍后再与赵都尉详聊此事。”

    赵姜赶忙拱手:“唯!”

    待到赵姜出帐,李牧已完全没有心情去看李弘的家书,而是怀着十万分的忐忑拆开了李泊的家书。

    跟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儿子都已如此,那么已经于秦国出仕的长子,又会说些什么?

    【阿翁,您究竟在为何而战,又当为何而战?】

    【今日长安君一问儿代王会否为代地万民计,二问儿代王是否会抓住机会逃脱阿翁您的势力范围之内,三问儿若是代王欲害阿翁,阿翁该当何如?】

    【儿除却第三问外,皆不知该如何回答,不得不以满腔疑惑敬问阿翁。】

    【代王果真会放纵大旱害代地万民乎?代王果真会迁都蓟城并培植蓟城权贵以制衡阿翁乎?】

    【代王如此提防阿翁、打压阿翁、害我袍泽性命,又是先王已废之太子,阿翁您究竟是为何为代王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