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曾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对英方的火器演习表示出不冷不淡的态度后,夏青黛对于他们这些在清朝历史上为数不多还算有点名声的人,印象分也掉光了。
对这个腐朽、陈旧的封建社会,她算是彻底失望啦。不把热河行宫直接锤塌,方便闻人翊造反,只是因为她试了一下砸不动。
许是大清的皇朝气运还在,她没办法干预得太厉害吧。
别说皇帝所在的宫殿,连大清许多地方其实都对她的“超能力”有限制,比如县衙、行辕、行宫等等。
所以她现在是憋了一口气,使劲给闻人翊喂资源。在对方离开山寨去京城的这些天,她一有空,就亲自动手帮他建设山寨,快把山寨打造成铜墙铁壁了。
现在夏青黛的造景玻璃缸里,分成了好几块。最大的一块就是欧文所在的地图,其次是石像所辐射的范围,再就是桃花村里供了香火的星星点点的宅子。
偶尔在京城的庇婴塔,也会出现在造景缸内,这主要取决于闻人翊当时有没有上香。
地图开了那么多,夏青黛还是挺高兴的。她也曾试过让山寨的人,下山去镇上上香试试。
但不知何故,并无用处。
除了闻人翊之外,信奉石像的人在其他地方点香,夏青黛收不到信仰之力。
又过两天,马戛尔尼与和珅谈妥了礼仪——单膝下跪,不吻手。于是终于到了可以觐见乾隆之时,觐见之地在万树园。
此园与使馆距离四五公里,差不多半个时辰的路。
马戛尔尼带着两位副使和一众部下、卫队前往万树园。
身为主使的马戛尔尼有大清朝廷专门安排的人力肩舆可坐,欧文和斯当东父子、还有一些卫队长则骑马跟在后面,另有乐手、仪仗队等人。虽总人数不多,但气氛很肃穆。
夏青黛早早地回家,把书一放,就趴在玻璃缸前围观。
众人一到万树园门口,便纷纷下马出舆,要步行进入了。
夏青黛皱着眉头,望着底下被一团浓雾罩住的万树园,心里很不痛快。
她原本在天空可以看到地下的一切,哪怕是英国国王住着的王宫也一样一目了然,只是锤不塌而已。但现在乾隆所在的万树园却发生了变化,明显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挡着她的窥视。
大约是风水之故吧。毕竟论风水相术,全世界没有比华夏人更精通的。
夏青黛无奈,只能化身小人,赶紧追着欧文而去。
万树园里面跟夏青黛想象的不一样。她本以为里面会是跟其他园林差不多的古典木质建筑,但实际上众人被引往的地方却是一座大幄,有点像现代的蒙古包。
在英国人待的大幄旁边是一座无敌大的蒙古包,一望便知是御幄。
王文雄和乔人杰让大家在这里等着,说皇帝稍后就会过来。
隐身的夏青黛当然不会老老实实呆在里面,她直接走了出去围观。
御幄外头已经开始铺起了彩色地毯,一些不知道是侍卫还是太监的男人正在忙碌着,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片肃穆,动作小心谨慎,半点都不松弛。
这排场真的也是没谁了,恐怕欧洲所有的王加起来都不会有这气势。
夏青黛想循着彩色地毯走过去,但很快就无法继续前进了。
“我去,我在这里的活动范围被限制了!”夏青黛低声自语了一句,回眸望去,果然如她所想的一般,距离缩短了很多。
本来经过信仰之力升级,现在她可以凭着欧文随时刷出方圆一里的野图的,可在万树园这距离又被压缩到只剩百米了。
难道因为她是华夏人,所以古代的皇帝也克她?
须臾,鼓乐仪仗声远远地响起,极尽喧赫。
夏青黛站在地毯边上睁大了眼睛往外看,除了迷雾什么也看不清,但耳朵里的乐声是一直在靠近。
不知过了多久,隐隐约约中,夏青黛终于看见一位老人端坐于无盖肩舆中。这肩舆之大,夏青黛都找不到形容词,光是抬的人都起码有五六十个。
舆前还有很多执事官,手执旗伞旌节等物,浩浩荡荡一路。
不多时,欧文等人也走出来了,就等在夏青黛的不远处。
所有人都原地跪下,英国人单膝下跪,清朝人则是双膝下跪,并以头碰地。
电视上放的四大爷出行,坐的两人小轿,带的两三个宫女太监,根本无法与眼前场景相提并论。估计拍戏要按真实规模拍,光群众演员的花费都要让剧组投资人跪下。
全是民脂民膏啊!
想一想皇帝只是换个地方都要耗费如此多人力物力,而就连京城的老百姓每日都还要弃婴,这对比简直比杜甫诗下的世界还惨烈!
夏青黛甚至恨不得把乾隆的肩舆给掀翻了,摔他一个大跟头,让你丫装逼。
想到就做的夏青黛,也确实瞬间就恢复成巨人状态准备动手了。
只是当她往下看时,里面是一团浓雾。她根本分辨不清楚刚刚是从哪里飞出来的了,更别提找到乾隆了,连声音她都听不见!
可能创造这造景箱的怕得到它的人对历史的改变太大,所以才设置了这种障碍?
“靠!”
好气哦!
夏青黛忍不住骂了一句脏话,泄愤似的对着浓雾瞎敲了下,却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挡住了。于是她只好深呼吸两下,再次化身小人出现在欧文身边。
虽然刚刚那下子她没能破开万树园的防,但对于底下的人来说也不是毫无影响。
因为她一过来就发现原本顶上晴朗的天空变暗了,乌云忽然罩顶,所有人都仿佛被火烧了屁股,动作加快了很多。
夏青黛下来就只看到一群人进入御幄的背影了,吐槽道:“走得这么快。”
等她再抬头望天时,乌云又渐渐散了。
她也不在外面多待,抬步穿过门口一排眼神锐利的带刀侍卫,施施然进入乾隆的御幄。
里面正中央的宝座上正坐着乾隆呢,马戛尔尼拾级而上,给他呈上英王写给他的亲笔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