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816 这届华语文学奖最佳长篇小说花落谁家?
    这届世界华语文学奖,方明华几乎没有参与,他既不是读书班成员也不是最终评委,但却被定为颁奖嘉宾。

    用白苗的话说:“你可是华语奖的创始人,颁个奖理所应当。”

    于是,方明华只好去了。

    按照惯例,先是由评委会对入围的作品闭门会议进行终评,最后再召开颁奖典礼宣布结果。

    现在会议已经结束,结果也出来了,但处于严格保密阶段,方明华也不知道。

    当然,方明华如果想问组织者白苗,肯定能知道结果,不过他觉得没那个必要。

    猜一猜也挺有意思。

    他最关心的这次最佳长篇到底花落谁家?

    按照已经公布的入围名单:王安依的《长恨歌》、张平的《抉择》、韩少工的《马桥词典》以及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以及俄罗斯作家叶甫图申科写的《不要在死期之前死去》。

    其中呼声最高的是《长恨歌》和《失乐园》。

    《长恨歌》以主人公王琦瑶“锦绣烟尘”式的传奇一生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将时代的沧桑变幻同个人命运乖蹇相联系。

    在这部里作者王安依逐渐地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使用了多种的比喻,以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笔调冷峻幽默,细腻动人。

    方明华也比较看好这部书,在历史上可是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当然还没颁布。

    另一部就是《失乐园》,讲述了一对中年男女因婚外恋而双双殉情的故事。

    汲取了11世纪以紫式部《源氏物语》为代表的平安时代文学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渡边淳一把平安时代的“风雅”和“物哀”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产生了描绘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这本书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出现了“失乐园”现象,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

    1997年还获得日本年度新词·流行语大奖。

    其实,方明华觉得《不要在死期之前死去》相当不错的,俄国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的这部畅销书,轰动了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和欧美。

    无拘无束的新写实风格却让人很难界定它的题材和体裁。有评论说,这是一部政治新闻纪实作品,在许多有趣故事的掩饰下披露了苏联解体前后政治动荡的真相,涉及到苏联总统和元帅的个人情况

    不过鉴于题材比较敏感,估计获奖可能性不大。

    方明华5月16日乘坐火车到达兰州,住进了兰州饭店。

    兰州饭店在兰州城非常有名,整体建筑为前苏联风格,庄重大方,看惯国内到处都是西式或者现代风格的酒店,突然看到这种带有前苏联重工业色彩的建筑,有一种浓浓的怀旧感。

    文学奖评委会成员以及入围作品的25名作家都住在这里,方明华见到了许多熟人。

    其实这种典礼也是给大家提供个难得在一起见面交流的机会,大家可以谈谈各自近况,聊聊文学什么的。

    吃晚饭的时候,方明华和王安依坐一起,他说道:“安依姐,好多人都看好你的《长恨歌》”

    “对,我也看好你这本。”说话的是韩少工,正夹着一块辣椒吃的香。

    果然是湘省人,无辣不欢。

    韩少工这次入围的《马桥词典》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但出版后就引起争议,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内的一批人认为《马桥词典》是抄袭南斯拉夫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写的《哈扎尔辞典》。

    《哈扎尔辞典》是1984年出版的一部著名,记录了一段曾经存在又没落的王朝的历史。这部的内容纷繁复杂,古代与现代,幻想与实现,梦与非梦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时空倒溯,人鬼转换,扑朔迷离地描述了哈扎尔这个民族在中世纪突然从世界上消失的谜,被公认为一部奇书。

    但后面证实,《马桥词典》只是借鉴《哈扎尔辞典》这种辞典体写作,而且辞典体写作早在帕维奇《哈扎尔辞典》之前就已经存在。

    文学作品的结构的模仿不但不能算是抄袭,反而是一种致敬。

    但这场风波也对韩少工本人以及这部书的出版蒙上一层阴影,能入围世界华语最佳长篇奖,韩少工已经感到心满意足。

    至于得奖,他不奢望。

    虽然两个好友都看好自己的书,但王安依还是比较清醒,她说道:“也不一定,入围的这五本书,哪一本书不弱啊,特别是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在日本和咱们国内影响也很大。

    渡边淳一也来到兰州,不过在另一个桌子上正和雷达他们通过翻译聊的正欢。

    这一桌还坐着张平,入围作品《抉择》的作者。

    张平和王安依他们同龄,但对于王安依、韩少工这些早在八十年代就出名的作家,张平在文坛上要逊色的多。

    他的主要是反映工厂、城市以及官场现实尖锐矛盾,像《血魂》《天网》《抉择》。

    这种在前几年以方明华一本《人民的名义》突然异军突起,被冠为现实主义冲击波,被人们所重视。

    而张平的《抉择》就是这个背景下写的,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艰难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

    这种普通读者非常喜欢看,但在文学界诸多编辑和评论家并不是非常看好,能入围最佳已经出乎他预料。

    还有一个原因:这本书在去年已经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上演,反响很不错,或许这也是入围的原因之一。

    所以旁边有人议论,他只是默默吃着菜。

    这一切,方明华看在眼里。

    他和张平交集不多,只有一次,就是94年《钟山》杂志社在南京举行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会”见过一次。

    也就是在那次次会议上,方明华提出了“新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后来包括《人民的名义》,《大厂》《信访办主任》《大雪无乡》《绝对权力》《苍天在上》等陆续问世,包括张平的这本《抉择》。

    从某种程度上说,方明华算是这次华语文学奖大赛的半个主人,毕竟这个大赛是他一手创办,所以他看到有些冷落张平,就主动和他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