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卷:默认 第610章 永乐新政
    建文四年,正月二十八。

    朱棣带百官祭拜完太庙,没几日便宣布登基称帝,并定于次年元月元日,改年号‘永乐’。

    虽然现在还是正月,但朱棣最终还是选择在这一年,继续建文的年号。

    之后,就是熟悉的论功行赏和杀鸡儆猴的环节。

    丘福升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

    张玉前世勇闯敌阵救朱棣,力竭战死,靖难成功后,追封荣国公,谥忠显,后追进河间王,改谥忠武。

    不过这一世朱棣安全的很,也不需要他救,但最后还是加封荣国公。

    朱能累功升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姚广孝最终拒绝了朱棣的封王,只答应任僧录司左善世,加太子少师。

    而功名最显赫的当属中山王徐家,一门两国公。

    徐辉祖袭爵魏国公不变,却掌了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但在他身边,还有李景隆掌着右都督的职位牵制。

    徐增寿则被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爵定国公,子孙世袭。

    当初靖难‘抵抗’的那些老将,结局也不一。

    郭英出了胸中一口恶气,心满意足。

    他知道自己不会受朱棣的信任,急流勇退,谦辞了晋国公的机会,养老去了。

    但朱棣仍将其‘侯爵’之位,改为‘世袭罔替’。

    至于耿炳文,虽然也保住了他的爵位。

    但他知道从此之后将不再受皇帝信任,带着老小回了凤阳。

    李景隆虽然爵位没法升,但掌了右都督的职位,实权却是极大。

    唯独靖难最大的功臣,苏谨,却在封公的诏书上一字未提。

    不少官员甚至暗自猜度,是不是苏谨军功太甚,功高震主,朱棣开始忌惮他了?

    有些人,已经忍不住开始眉飞色舞。

    要说这永乐朝,这些官员最怕的是谁?

    恐怕并不是眼前这位,能决定他们生死的永乐大帝,而正是这位声名不显的‘酷吏苏’。

    这小子在洪武朝的时候,就没少跟他们作对,现在都到了永乐朝,也该消停消停了吧?

    要是这位新帝仍像洪武爷那般‘宠幸’苏谨,他们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果然,在之后的安排上,他们就看出朱棣真的对苏谨‘不满’了。

    齐泰、黄子澄,在朱棣登基的第三天,就被下令满门抄斩。

    齐泰全家被杀的就剩一个六岁的儿子,还被流放到了西域。

    用朱棣的话说:你齐泰给建文出馊主意害死我二哥,那就用你儿子,去给我二哥守灵赎罪去吧。

    黄子澄也没好到哪去,全家几乎死绝,

    剩余车轮以下孩童、老迈全部流放,妇孺充入教坊司。

    翟善、王纯州、郭允道等官员被罢黜。

    虽然逃过一劫,但只能归家‘思过’,终身不得迈出家门一步。

    五服之内,不得参加科举。

    凡在任亲属皆罢免官职归乡,有功名者夺取功名,终身禁考。

    礼部尚书陈迪、刑部尚书孙显,罪名不显,官降三级留用。

    但陈迪、孙显降级留用以后,注定也只能是闲职,再不可能涉足权利中心。

    六部尚书唯一‘躲过一劫’的,是原工部尚书郑赐。

    郑赐迁户部,任尚书,不降反升。

    而原本的六部,也纷纷换了主官。

    吏部尚书由徐增寿兼任,户部郑赐主管。

    对兵部的安排,朱棣学了亲爹,暂时虚设,并不设置主官,由姚广孝暂时管着。

    倒不是朱棣没有信任的人。

    丘福、朱能、张玉,无论哪一个,都足以坐这个位置。

    但朱棣有自己的想法。

    未来几年对外的征战无数,这个位置无论放谁,都不如自己直接管着方便。

    刑部尚书则召回了老臣李仕鲁,同时都察院也由李仕鲁管着,这也算他的老衙口了。

    而并称三司衙门的最后一个衙门——大理寺,则召回了老臣任亨泰。

    其实朱棣一开始,是想让任亨泰至少兼一个部,最好是户部或者刑部。

    但任亨泰以年迈为由,多次拒绝了朱棣的请求。

    若不是三日之前的一次彻夜长谈,明白朱棣的苦心后,这个大理寺卿恐怕也不会兼。

    但最后的两部——工部、礼部的尚书人选,却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苏谨。

    官员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苏谨怎么会一人兼两部尚书?

    苏谨任尚书不奇怪,就凭他靖难的功劳,封个王都没什么好奇怪的。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苏谨这一次至少也得被陛下安排到吏部,或者户部这两个天官中的天官位置。

    可没想到,仅仅是个‘不起眼’的礼部和工部?

    一个主管外交、礼仪和教育,一个主管将器营造和治水,这可都是苦差事啊。

    所有人都有些看不懂朱棣的安排。

    要说不重视苏谨吧,一口气给了两个尚书位置,虽然是暂时的。

    要说重视吧,偏偏给的是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活。

    有些人心里隐约开始笃定,这一定是苏谨‘失宠’的前兆。

    尚书给你俩,爵位就别要了,也方便陛下下一步收拾你。

    嗯,一定是这样。

    要是苏谨知道他们的想法,八成会不屑一顾的撇撇嘴。

    你们这些无知的凡人啊...

    你们可知朱老四当初准备给咱封什么王?

    一字王!

    当时朱老四都说了,除了‘燕’这个字外,秦楚齐晋赵魏韩,随便他挑,还全是实封!

    只不过苏谨一点兴趣都没有,当时就拒了。

    开玩笑,你朱棣封我个王,就想绑架我给你干活?

    那西大陆将来都是咱的,爷高兴给自己封个‘美王’都行!

    等等...美王...美猴王...算了,苏谨暂时对做天命人没兴趣。

    比起六部官员任免,新增加的三个部门才更让人好奇。

    隶属于户部的农阁,隶属于吏部的医阁,以及隶属于礼部的学阁。

    三阁的地位仅在六部之下,由三部与陛下直接统辖,且有单独上奏的权利。

    主官暂由侍郎充任,从三品(尚书正三)。

    从名字就能很清晰的分辨职能,以及成立三阁的初衷——农业、医疗、科举。

    这是与苏谨夜谈之时,苏谨坚持要做好的三大民生。

    用他的话说,这几件事只要做好,大明百年无忧。

    但民生做得好,某些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果然,当朱棣的下一句话说出来后,某些人的心思瞬间凉了半截。

    “从今以后,国子监隶属于学阁直辖,凡科举、提学诸事,皆由学阁署理。”

    百官惊诧。

    但更震惊的还在后面。

    “从今而始,科举将不再沿袭旧制。”

    朱棣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眼睛齐欻欻的飞向了他。

    朱棣环视众人一圈,微微笑道:“大师,你来说吧。”

    “贫僧遵旨。”

    而姚广孝接下来的话,则彻底改变了沿袭千年的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