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2章 贾诩:臣有一计,略伤天和
    邺城,皇宫,宣室。

    刘协将手中从许县那边传来的密报放在桌上,忍不住摇头道:“真没想到,曹操居然能如此破局,当真是果决。”

    许县事变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

    历史上的衣带诏以另一种方式上演。

    董承挟持汉献帝发动兵变,领八百虎贲卫欲冲击曹府、袭击曹操,不敌后仓皇脱逃,离开许县。

    事情的经过和始末都一清二楚。

    但刘协把这份密报看完后,心里却只有一个想法——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整个事件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荒诞!

    第一点,董承挟持汉献帝,领虎贲卫发动兵变,这就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虎贲卫只会听从天子的命令。

    也就是说这次事件汉献帝必然也参与其中了,目的就是想效仿他的邺城事变,通过干掉曹操来掌握大权。

    在刘协看来汉献帝和董承实在太想当然了。

    但他们只看见了邺城事变的表面,却不知道他和贾诩、郭嘉为了那次事变,在背后准备筹谋了多久,又付出了多大心血,冒了多大的险。

    其次就是逃出许县这回事。

    曹操和袁绍可不一样,肯定不会给汉献帝和董承勾结守城将领的机会,而八百虎贲卫也不可能冲的破城门的防守。

    所以汉献帝和董承怎么逃出的许县?

    只有一种可能。

    曹操故意放他们走!

    “汉献帝如今已不在曹操的身边,挟持天子的也变成了董承,如此一来不管是真天子还是伪帝,和曹操都无关了。”

    “自从真假天子出现之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便已失效,反而沦为挟持天子的奸臣,汉献帝在他手上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如今汉献帝一走,他奸臣的恶名便有机会得到洗脱。”

    “我给他下达的圣旨,他更有理由不遵从。”

    “精彩,实在是精彩!”

    刘协对于曹操的这神之一手感到颇为佩服,因为就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还能如此破局。

    只能说这天下英杰当真是如过江之鲫。

    而曹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小觑了这位有着“奸雄”之称的英杰!

    在刘协感叹之际,宦官来报,说郭嘉和贾诩二人已经在殿外候着了,于是他当即传诏。

    很快两人就步入了宣室。

    见到他们,刘协直接道:“奉孝,文和,你们来得正好,看看这份密报。”

    刘协说着将那份密报递了过去。

    两人看完后,很快面露惊色。

    作为刘协最信任的左右手,他们对于刘协之前利用一道圣旨施展阳谋的事自然一清二楚。

    他们也没料到曹操能如此破局。

    贾诩不无遗憾道:“可惜,真是太可惜了,陛下之计若成,曹操必然会倒戈相向。”

    “眼下他放跑伪帝、摆脱骂名,还能不遵陛下诏令,算是彻底放开手脚了。”

    他们之前预料的最好结果,是曹操为了不背负骂名,选择擒伪帝来投,按照他们的推演这是有很大可能的。

    可是眼下一切都成了泡影,借助曹操的支持对抗袁绍的想法算是泡汤了。

    “其实这也并非坏事。”

    郭嘉思索片刻后,抬头说道:“原本曹操为了不承担假立天子的骂名,不得不支持伪帝、选择和陛下对抗。”

    “眼下他虽然没有投效陛下,但也不敢再与陛下为敌,可以不用担心来自曹操那边的威胁了。”

    兖州和冀州毗邻,曹操又支持伪帝,此前他们一直都需要防备来自兖州的威胁。

    但既然曹操不再挟持伪帝,双方的矛盾也就化解了,曹操没有理由背刺。他已经回归中立阵营。

    也算是少了一个大敌。

    刘协点头道:“奉孝所言极是……不过真如今关心的是,伪帝从许县逃出去以后,会逃往何处。”

    “伪帝一日不亡,朕一日难安啊。”

    刘协的语气里充满忧虑。

    尽管现在他的正统性已经全面碾压汉献帝了,可汉献帝只要在一日,他这个天子的正统就一日存在瑕疵和污点。

    因为谁都能拿这个理由来不尊天子诏令,天子的威权无法全面使用。

    否则面对袁绍的威胁,他哪里还用费老鼻子劲用“囚徒困境”来谋划马腾和韩遂?

    直接一道圣旨让各路诸侯勤王就行!

    “臣以为,伪帝当会逃去荆州。”

    郭嘉为刘协分析道:“荆州距离豫州最近,刘表也是汉室宗亲,是伪帝逃亡的最好去处。”

    “就是不知刘表有没有反心,他若是假借伪帝名义、让其禅位然后顺势登称帝的话,构成的威胁可比伪帝要大得多。”

    郭嘉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刘协闻言眉头紧皱。

    这个问题他不得不考虑,解决了一个汉献帝,又冒出来一个更难缠、势力更强的刘表,那局势可就不妙了。

    大家都是汉室血脉,人家刘表的实力还更强,聪明一点的都会跑去拥戴刘表。

    就像当初袁绍拥立刘虞一样。

    “现在情报的搜集能力还是太差了,等以后实力足够强了,一定要恢复绣衣使的编制,组建一个强大的情报和暗杀机构,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

    刘协在心中微微一叹。

    所谓绣衣使,就是跟秦时黑冰台、唐时百骑司、宋时皇城司、明时锦衣卫同样的存在,游离于朝廷之外,是直属于天子的特务机构。

    主要职责就是搜集情报、暗中监察百官,同时进行一些暗杀活动。

    刘协是颇想再度恢复组建绣衣使的,但眼下无论是实力还是局势都不允许,也没这个实力去搞。

    暂时将这些念头都压下后,刘协对贾诩说道:“文和,你派人好好去调查一下,看看伪帝到底逃去了何处,有任何消息立刻向朕禀报。”

    “臣遵旨!”

    贾诩当即拱手领命。

    聊完此事,刘协就打算再与两人讨论一下袁绍那边的情况,但这时张郃走入宣室,向刘协禀报。

    “陛下!刚刚有消息传来,称忠义侯、伏国丈以及皇后已经跨过官渡进入冀州境内,此刻正在赶来邺城的路上。”

    话音落下,刘协、郭嘉、贾诩三人齐齐变了脸色。

    很明显对这个消息感到相当震惊,但都默契地没有表露出来。

    刘协收敛神色,沉声道:“朕已知晓,退下吧。”

    “诺!”

    张郃转身退下。

    而就在张郃前脚刚离开宣室,后脚贾诩就忍不住道:“皇后怎么会跟杨彪他们一同来邺城?”

    “那伪帝逃离许县,难道没有带上天子近臣以及后宫妃子?”

    他是真的难以保持镇定了。

    杨彪、伏完来邺城都没无碍,甚至是天大的好事。

    可皇后却是个大麻烦!

    郭嘉也感到忧心忡忡。

    他和贾诩都清楚,无论杨彪还是伏完,全都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看见刘协势大后才选择投效,实际上全都是背叛者,这一点刘协很早之前就跟他们说过。

    伏皇后自然也在此列。

    杨彪和伏完当墙头草来投效倒没什么问题,但伏皇后根本就不能活着。

    按照原本的计划,那一道圣旨阳谋过去,曹操要么倒戈相向,要么杀了杨彪三人。

    如果是前者,那么刘协也会传一道密旨让伏皇后“病死”,不仅仅是因为伏皇后背叛过这么简单,更因为甄家和吕布的存在。

    要知道刘协当初可是分别允诺过两家,立甄宓和吕玲绮为皇后的,现在突然冒出来个伏皇后,局势一下就乱了。

    关键是伏皇后而今有着“坚守贞操,宁死不从伪帝”的名声,想废也找不到理由。

    可想而知,甄家和吕布必然会有意见。

    刘协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他心里在思索着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半路截杀伏皇后以及杨彪等人。

    “陛下。”

    贾诩面色阴沉,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之色,低声道:“臣有一计……就看陛下愿不愿用了。”

    刘协抬眼看向贾诩,见他表情阴鸷,顿时明白此计有伤天和。

    “是何计谋?”

    贾诩面色冷厉地道:“趁着眼下消息尚未传开,让张将军率领一千羽林骑秘密出动,将杨彪几人全部截杀在半途!”

    “随后向着他们沿途所经过的地方追去,将路上所有人都屠戮殆尽,不留一个活口,以保此事不会泄露!”

    贾诩的语气里透着森然杀意。

    伏皇后既然没死,那就帮上一帮就好了,让他们永远无法抵达邺城!

    沿途所有知情人也必须要死!

    刘协听完后不禁动容了。

    他猜到贾诩可能建议说动手杀了杨彪等人,不让他们抵达邺城,毕竟他自身也是这么想的。

    但他还是低估了贾诩的狠辣。

    为了确保绝对的隐秘,居然连沿途的人也要一并解决!

    刘协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正要采用贾诩的计策,一旁的郭嘉就先一步提出了反对意见:

    “不可!这么做风险太大了,一旦泄露出去,对陛下的声名极为不利!”

    如果单纯从利弊角度来看,他也很支持贾诩的这一计策,将杨彪三人以及沿途知情人都杀了是最好的。

    但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有着极大风险,因为谁知道会不会错漏?

    只要漏掉知情人没杀,那这件事传出去了,刘协将会落得擅杀功臣,刻薄寡恩的名头。

    甚至无数人都会猜测,皇后可能被伪帝玷污了。

    届时,刘协的名声将一落千丈。

    “那就只杀了他们三人,制造成麻匪截杀!总之一定不能让皇后抵达邺城!”

    贾诩毫不犹豫道,神色冷酷。

    虽然这样做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总比让伏皇后来邺城的后果要好得多。

    这个麻烦太不好解决了。

    郭嘉凝神思考,片刻后道:“事已至此……我觉得让她来邺城也并无不可。”

    “什么?”

    贾诩闻言一脸惊愕,难以置信地道:“伏皇后来了邺城,那陛下就必须要继续以她为皇后,甄家、温公都会有意见。”

    “眼下外敌当前,若是内部再出了问题,那仗还怎么打?”

    “奉孝你是不是疯了!”

    他不理解郭嘉为何会说出这种话。

    刘协认为郭嘉不是无的放矢之人,这么说肯定是有理由的。

    出声说道:“文和伱先不要着急,听奉孝把话说完也不迟,奉孝你继续讲。”

    “谢陛下。”郭嘉对刘协拱手谢恩,然后不慌不忙地道:“陛下,您曾经同时允诺甄家和温公皇后之位,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以前因为有皇后存在,所以不能擅废皇后,甄家和温公才都没有意见;但若是皇后身死,后位空悬,陛下又该立谁为后?”

    郭嘉提出了一个连刘协都忽略了的问题。

    那就是伏皇后身死带来的影响!

    皇后死了,甄宓和吕玲绮,他该立谁为后?总不能一直让后位空悬。

    贾诩此前也没往这方面去想,如今郭嘉忽然提出,他不由得开始联想此事带来的后果,一时间汗流浃背。

    无论是吕布还是甄家,都是天子眼下最大的助力,绝对不容有失。

    伏皇后……不能死。

    在她失去价值之前,还不能死。

    郭嘉继续说道:“因此臣以为不如就利用皇后来平衡甄家还有温公。”

    “等到日后陛下一统天下,再行废后之事,也无人敢置喙。届时陛下大权在握,温公和甄家,都掀不起风浪。甄贵人和吕贵人,陛下想立谁为后都没问题。”

    郭嘉的想法很直接。

    他打算借伏皇后来压住甄氏和吕布,让他们在平定天下前不会因为后位之争而产生矛盾。

    至于平定天下后……天子大权在握,想立谁为后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听完郭嘉的这番话后,刘协思考许久,这才放下心中的杀意,颔首说道:“便依奉孝之言。”

    让伏皇后过来确实比杀了更好。

    除了平衡吕布和甄家之外,还能让伏皇后进一步确定他的正统身份。

    此前种种铺垫,再加上杨彪、伏完等天子近臣的认可,皇后的认可,天底下再也没有人能够质疑他的身份。

    即便灵帝从棺材里爬出来也不行!

    “陛下,臣还有一言……”贾诩经过一番思索后,委婉地对刘协说道:“伏皇后入宫了,臣望陛下勿要过于宠幸,因为一旦诞下龙嗣……很难处理。”

    伏皇后只是一枚棋子,她的后位注定要被废。

    如果她诞下皇子,那就是嫡长子,必然会得到不少臣子支持,以后再想废后定会阻力重重。

    “朕清楚。”

    刘协微微颔首,他宫中有洛神,有二乔,还有吕玲绮,岂会看得上伏皇后这个人妻?

    此时,他满脑子都是吕布和甄家。

    沉默片刻后,忽然问道:“奉孝,文和,你们认为吕贵人和甄贵人,谁更适合为后?”

    郭嘉和贾诩闻言,心中都咯噔一声。

    他们之所以敢对伏皇后置喙,全是因为刘协不止一次展露出了对伏皇后背叛的恨意。

    可真正立谁为后,这可是个异常敏感的问题。

    在他们两人看来,吕玲绮为后自然是最好的,因为吕布膝下无子,不管以后多么风光,都不用担心外戚做大。

    但甄宓不一样,她背后的甄氏眼下已经隐隐有刘协麾下各大世家之首的风范了,她若成为皇后的话,甄氏肯定会迅速发展成为庞然大物。

    大汉四百年,外戚尾大不掉的危险,他们比谁都清楚。

    显然都不愿意看见日后甄家也会成为史书上的那些外戚。

    不过这种事,他们身为臣子并不方便说,就和立储一样,是格外敏感的话题。

    “罢了,朕随口一问而已,此事日后再议。”

    刘协看见两人支支吾吾,也就放弃了继续询问的想法,转而继续讨论其他事情。

    ……

    与此同时,杨彪、伏完、伏皇后,已经乘着马车,进入魏郡境内。

    距离邺城,不远了。

    ——

    (PS:更新晚了,朕已回宫,晚上还有一更。)

    晚了点,诸位爱卿见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