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简单啊,林风刚想说出来,心想太高调也不好,等等吧。
半盏茶时间过去了,林风看了看南宫书和李维,两人正在满脸是汗地在纸上推算着。
两人用的是九章算术法,这九章算术没想到在这个世界的古代也出现了。
九章算术是当时古代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七人,五十钱!”林风终于说了出来。
“回答正确。”文机阁的陆先生高声道:“大楚国加五分,也恭喜他们进入数算的第二场抢答赛。”
“林风!”
“林风威武!”
“……”
林风助威团们呐喊欢呼,慕念白朝着南宫剑做了个鬼脸。
南宫剑低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蒙对了而已。”
高台正中的楚帝惊喜道:“未想到林风连数算也如此厉害。”
“这是皇上洪福齐天,说不定我们今年大楚真有希望进入前三名。”
楚帝微笑点头,暗想如果你小子一直这么争气,朕也一定会更大方。
轮答第四轮比试结束,只有七个国家进入了抢答赛。
此时已经到了午时,开言说道:“记得昨日大楚圣上说今日午时要我们一起念读林风的诗词文章,所以抢答赛午后进行。”
左相李怀说道:“唉,真是不巧,昨日贡院的试题阁失火了,所有考生的考卷都烧了。”
“莫不是有人怕读他的诗词文章故意烧掉的吧。”南宫剑不合时宜地说道。
由于所有人都在关注倾听此事,因此南宫剑的声音显得特别的大。
还在场中的南宫书狠狠地瞪了南宫剑一眼,差点没把傻逼两个字喷出来。
楚帝呵呵笑道:“南宫剑说的有理,朕也想到了,就是怕有人念读他的文章露出马脚做出偏激之事,因此朕提前让人把林风的考卷拿了出来了。不,所有考生的考卷都拿了出来!”
林风恍然,原来换考卷的人是皇上!
这么说来,他本来就是想查科考徇私舞弊之事,因此会试完毕就立刻让人换了考卷。因为上届前一届的试卷都在三楼,所以干脆都换了。
昨日故意让人点出林风会试没进前二百名的事情,然后荣国公(黑蛇)配合说要看林风发挥失常时的考卷,其实就是为了刺激幕后之人赶紧去销毁试题阁三楼的考卷,暗中埋伏的人然后把纵火之人抓个现行……
还是老皇上有手段啊。
丘和一拍手,高声道:“取林风考卷……”
一个身穿金甲黄马褂的大内侍卫拿着一个密封袋走上高台。
丘和高声道:“来人,把会试所有的誊抄官、对读官、阅卷官、主副考官还有贡院的负责官员都带过来!”
众人哗然,楚帝竟然把会试的所有相关人员都弄了过来。
楚帝突然看向礼部尚书郭巍,“你也下去!”
“是……是……皇上。”
礼部尚书郭巍抹着冷汗赶紧颠颠的小跑到下面场中,那大内侍卫走到场中,解开密封袋,里面依然是两个密封袋,大内侍卫拿出一个密封袋打开,里面是拿着一张考卷向着众人展示了一下,“大家都看到了,上面写着林风的名字。保证人,无。”
罗平拿着林风在这两天诸国大比写的几篇诗词文章出来,走到场中,拿着林风的考卷对比了一下,点头道:“是林风的字迹。”
“这还有一份誊抄官誊抄的副卷。”
大内侍卫又打开了副卷。
罗平又大体看了看,对比了一下,“相同内容,确定是林风的考卷无疑。”
楚都看向那些会试相关人员,问道:“是谁誊抄的林风的考卷?”
那些人战战兢兢地互相看着,却无人站出来。
“怎么?还没人敢承认?”
贡院的管事颤巍巍的说道:“启奏皇上,誊抄官是按考院和号房座号分配誊抄的,因此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誊抄的是哪个考生的考卷。”
“真不知道?”楚帝眼中射出一道寒光。
“不……不知道。”
“这么说来,只要知道考院和号房就知道是哪个誊抄官誊抄的?”楚帝问道。
“是的,皇上。”
大内侍卫立刻拿起密封袋看了看,“启奏皇上,密封袋上有考院和号房座号,是四院四十四号房。”
楚帝冷声问道:“是哪个誊抄官负责?”
一个人扑通跪了下来,“皇……皇上,小人负责四院一号至五十号的考生誊抄。”
“从林风的诗赋考卷开始,你先念读,还有,一定要把考题也说出来。”
“是,皇上。”
楚帝说道:“大家也都看到了,你们各参赛队前面摆了很多美食,这是我们大楚著名的慕云斋的美食,都非常好吃,大家可以边吃美食边欣赏诗词。场上参加数算的参赛的人也回各国的座位享用美食吧。”
穿着慕云斋衣裙的蒙纱女护卫们走到一个个的方桌前,端起一道道的美食,开始给各参赛队的人发放品尝。
楚帝看向那誊抄官,“你可以读了。”
他颤抖着拿出林风诗赋的考卷,说道:“第一题,写一首五言诗……”
“给我大声读!”楚帝厉声道:“怎么?没吃饭?还想吃点慕云斋的美食再读啊?!”
那人吓得跪在地上,“不不……皇上,小……小人一定能大声读好!”
他直接不敢站了,跪着就读了起来。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林风!”
“林风!”
“……”
林风助威团的人又开始适时地高呼起来。
开言惊讶道:“昨日诗赋有一轮以相思为题作诗词,林风的那首《离思五首》写得已经很好了,未想这首相思小诗更为精彩。”
文机阁副阁主点头道:“此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荣国公高声道:“看来此诗林风并未发挥失常啊,我们听听下一首。”
那誊抄官说道:“下一首是写一首五绝。”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青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好诗!”
“妙哉!”
“……”
文机阁副阁主美眸异彩连连,“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让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人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可以成为千古绝唱了。”
“林风……”
“诗神……”
“……”
副阁主轻轻一笑,“林风的每一首诗都让人叹为观止,称为诗神一点都不为过。”
连文机阁的人都服气了。
荣国公奇怪道:“这一首不但没有发挥失常,反而写的更好了,继续读,我就不信没有不好的。”
九王楚宏义说道:“就算有不好的,单凭前面两首足可以摘得诗赋第一,莫非前二百名的诗赋都比林风的好?”
“不行读读一甲第一的诗赋,两人比一下如何?”
这次的一甲第一名,乃楚都著名的才子之一石向之,是楚都著名的书香门第之家石家的公子,他的家族上下的男子全部都是进士出身无一例外,而且很多都在朝廷当文官。
他的父亲最厉害,现任学士府学士。
林风多少也了解过在这个大楚朝的朝廷官职,翰林院在大楚朝就是一个研究学问的地方,是个文化人才的汇集地,日常工作就是修书撰史、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翰林院的最高官职翰林院大学士才是个从四品官,而且没有实权。
而学士府就不一样了,它相当于翰林院的升级版,负责起草诏书参与朝政,其中学士府的大学士是二品官,属于军机内阁成员,现在大楚朝的左相李怀就是学士府大学士提拔上来的,以前也在翰林院当过学士。
学士府的人大部分都是来自翰林院,翰林院是个人才储备基地,虽然无实权,但不容小觑,日后有人成为宰相级人物也都有可能,就像李怀一样。
因此石向之的父亲这个学士府学士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是三品官。
不过石向之现在如坐针毡,前两日的诗赋文赋他都登场了,连前十名都没有得过,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比他名次靠后的万流云还有半路杀来的南宫书都表现比他好得多,更别说林风这头横空出世的黑驴了。
林风简直是变态,那诗词文赋根本就不是人做的。
这时端王突然说道:“父皇,林风已经在诸国大比的诗赋和文赋上证实了其才华,一甲第一的石向之也参加了诗赋和文赋,都不如林风,可见确实不如也。”
诚王楚宏历笑道:“二哥的意思是这个状元不如林风了?”
“那也未必,科考考的可不只是诗赋和文赋,还有经论和国策论。”端王说道。
“那就看看林风的经论和国策论。”
明王楚宏飞说道:“国策论牵扯到朝政,还是不宜念读为好。”
楚帝点点,“宏飞说的对,那就看看两人的经论吧。至于林风会试时的诗词和文章,把他誊抄出来放到万花园中,大家可以尽情品读。”
大内侍卫立刻拿出密封袋中的一份考卷。
楚帝说道:“谁是林风考卷的阅卷官?”
一个人立刻跪下,“皇上,小人就是四院一至五十号房的阅卷官。”
“你来读,大声读,让所有人都要听得清楚。”楚帝说道:“还有,先读一甲第一名石向之的经论,两者对比方知优劣。”
“是,皇上。”
又一个大内侍卫拿了一个密封袋过来,掏出里面的一份考卷,“这是一甲第一名石向之的经论考卷。”
那个阅卷官接过后,说道:“养性求仁寿高远,修身以德天祚昌,请根据此名言,结合自己感悟,写一篇骈体铭文。”
体文又称骈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在场众人立刻低声议论纷纷。
“这大楚会试的经论竟然如此之难。”
“是啊,写篇策文论证也就是了,还以骈体文的形式,这也太费神了。”
“看来林风不擅长骈体文啊。”
“……”
这时,只听那阅卷官读道:夫在当世,以人为本。修身养性,情操深远……
阅卷官读完,众人报以掌声。
开言说道:“这片骈文倒是论证了那句话的深意,不失为一篇好文,不过还不足以拍案叫绝。请读一下林风的文章吧。”
那阅卷官又拿起林风的考卷,读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自语曰:何陋之有?
读完后,很多人崇拜的看向梯座上的林风。
“真是好文章!”
“果然是大楚新一代的文才!”
“这是人写出来的吗?”
“……”
文机阁副阁主说道:“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
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