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场面,太康帝嘴角含笑,似乎在期待着接下来要是自己公布封王之人究竟是何人,这些大臣们会是什么表情。
或许,这就是帝王玩弄人心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恶趣味吧...
“梁国公功勋卓著,封王之事宜早不宜迟,倒是这王号值得考究一番。”
“依我看,梁国公最大的功勋是镇守北境,击退蛮族,不如取国公封号一个‘梁’子,封为北梁王如何?”
“不妥不妥,我窃以为梁国公最大的功绩是击杀佛门灵山之主,挽狂澜于既倒,救我大明于危局,让天下万民免遭涂炭,不如封为平西王如何?”
“......”
诸公你一言我一语,甚至于开始讨论起给张景泰追赠的封号,一时之间御书房内倒是热火朝天。
如今张家还有张麟支撑,再加上张景泰余威犹在,倒是如日中天。
反正左右不过是追赠的封王,一众大臣并不吝啬卖张家一个好。
官场嘛,不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咚咚咚!”
就在一片祥和的议论声中,主位上的太康帝突然敲击桌面,将众人从高昂的情绪中打断。
“诸位爱卿可能误会了。”
见场中逐渐安静下来,太康帝露出满意的笑容。
诸公一愣。
误会?
误会什么了?
一道道目光,落在了太康帝的龙案前。
宗正自恃德高望重,倒是和皇帝对视了一眼,眼中流露出浓浓的疑惑。
“朕是打算给张景泰封王,这个王并非是追封,而是可以世袭罔替的异姓王。”
轰——
此话一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御书房内的诸位勃然色变,连那位向来沉稳的老宗正也豁然起身,彻底失了往日的气度。
良久,老宗正才扯出一抹笑容,“陛下莫要开玩笑了,梁国公一脉传承了五百年,陛下今日除其封号,恐有不妥。”
这话肯定是废话,丢了国公的封号,得了个王号,谁会不开心?
老宗正不过是想要借此表达自己的反对而已。
其他人也响应起来:“陛下,这恐怕不妥。”
“是啊,我大明尚未有过活着的异姓王,陛下难道要开这个先例吗?”
一瞬间,风向立马就变了。
方才还兴致勃勃地讨论该给张景泰什么封号,结果现在反对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
太康帝倒是一点都不意外,但心中早就有了应对的法子。
直接点名如今的内阁首辅王扶龙,“王爱卿,以为如何?”
这下子,王扶龙坐蜡了。
一道道目光如刀子一般抵在他的喉咙处,他算是彻底领会了方才定远侯的处境了。
但是,没办法。
他进入内阁时日尚短,又是前首辅张蓬玄提携,无论是资历还是出身,亦或者能力...这个位置都轮不到他坐。
不过,这所有的一切问题,在皇帝的支持下都不是问题。
于是乎,在太康帝的鼎力支持下,以及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廷推后,王扶龙这个资历最浅的阁臣就如同一匹大黑马,成为了新任的内阁首辅。
得到了心心念念的首辅位置,王扶龙自然也知道自己是皇帝一手扶上来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心里边就跟明镜似的。
“臣——”
当好皇帝的应声虫即可...心中如此想着,王扶龙当即大声道:“以为梁国公功勋卓著,理应封王!”
“世袭罔替,方显皇恩浩荡,陛下英明!”
“?!”
虽然心中隐隐有了预感,但是在场的大臣还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如此无耻附和皇帝。
儒家向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追求,最讨厌的就是无脑讨好上位者的行为。
所以,许多官员仕途无望时,往往为了博取一个清名,甘愿以死上谏,最好是被杖毙在午门外。
如此,便能青史留名。
王扶龙此举,若是传了出去,在士林之中肯定会被打上媚上的标签,被天下读书人耻笑。
王扶龙本人显然也知道,说完面色都惨白了几分,但还是咬着牙附和太康帝。
没办法,谁叫他是太康帝力排众议扶上来的呢?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太康帝眼中含笑,目光在御书房内巡弋一圈。
在场竟无一人反对。
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这两人联手,就问还有谁?
帝国里最有权势的两个人达成了共识,就没有谁能够反对的。
诸公自然意识到了,所以纷纷沉默,以示抗议。
再一个,到时候要是此间事传了出去,他们也有转圜的余地。
反正我没说话,不关我的事,都是王扶龙这个小人无脑讨好皇帝,这家伙就是个祸国殃民的宰辅...
说不定还能借士林舆论把王扶龙拉下来。
虽然现在人人都在鄙夷王扶龙,但真要让他们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说不定比王扶龙还要跪舔。
“既然众位爱卿没有疑议,那商议一下张景泰的王号以及由谁来继承的问题吧。”
太康帝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直接乘胜追击,打算一鼓作气直接把事情在小朝会上敲定。
到时候再拿到大朝会上走个流程就是。
“......”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在太康帝的掌控中了。
只不过在讨论封号的时候,都是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但在太康帝的强势推动下,也算是将一系列的流程走完了。
到了第二天,在早朝上过了一遍。
这才让赵让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匆匆赶到梁国公府上宣读。
......
赵让收回思绪,看着面前疑惑的兄弟俩笑道:“陛下准备任命王爷您为征西大都督,负责总领天下兵马,发兵驰援西征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