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1章 花贤班昭
    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才女。

    推崇她的人称她是女中孔夫子,反对她的人则称她是女子之大贼。

    连她自己都想不到,因为给女儿写了一篇《女诫》,影响到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

    这位著名的才女,并不是蔡文姬,而是班昭。

    一位名人说过,认真的精神,可以活出精采的人生。

    活得精彩的女人往往都很清醒,中华第一位女史学家班昭就是如此。

    班昭的一生颇为传奇,她博古通今,睿智聪慧,才学过人,懂取舍,知进退。

    即便在波云诡谲的皇宫,也能顺风顺水,安然无恙,堪称品德俱优的古代女性之典范。

    “公元45年,班昭出生于咸阳声名显赫的班氏家族。”

    “班氏一门文武英杰辈出,令世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

    “班昭的姑奶奶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宠妃。”

    “班昭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哥哥是史上有名的班固与班超。”

    “在古代,一门三父子都是名人的并不多见。”

    “而若是男性中又有女性来点缀,更是千载难逢。”

    “如大名鼎鼎的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和苏小妹的故事,就是世人津津乐道的千古美谈。”

    “然而苏小妹却是民间杜撰出来的虚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然而,班氏家族三父子与博学才女班昭,却是名声大噪且真实存在的历史真实人物。”

    “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学者,两个哥哥也是历史大名人。”

    “哥哥班固是二十四史之一《汉书》的著作者,同时也是东汉文学家,还是汉赋四大家之一。”

    “另一个哥哥班超是一位文武全才,还是东汉著名外交家和军事家。”

    “当时东汉被匈奴侵扰,匈奴人不断掠夺汉朝的居民与牲口。”

    “班超怒不可遏扔下手中的笔,从此投身军营建功立业。”

    “班超投军后就立显非凡军事才能,被派往出使西域。”

    “有一次,班超到达鄯善国。”

    “鄯善王对他们嘘寒问暖很是高兴,但后来却态度冷淡。”

    “原来匈奴使者来了,鄯善王犹豫不决,很可能倒向匈奴。”

    “于是班超果断出击,自己亲率数十位壮士偷袭匈奴帐篷杀了匈奴使者。”

    “鄯善王没了后顾之忧,只得倒向汉朝,可见班超是个有勇有谋之人。”

    “班昭14岁时,已是一位才高貌美的才女了。”

    “班昭嫁给了同郡的曹世叔为妻,婚后两人相敬如宾。”

    “但不幸的是,曹世叔英年早逝,只留下班昭与儿子曹成两人。”

    “如此,班昭就成了一位年纪轻轻的寡妇。”

    “在那样的年代,女子是可以改嫁的,以求一个安稳生活。”

    “但班昭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把精力放在了事业上以勤学钻研。”

    “班氏一门三父子与女儿班昭,可以说在中国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

    “而班昭在父兄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努力之下,更是成长为一代博学多才的杰出才女。”

    “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也会通泰。”

    “有欲而不执着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这就是才女班昭的通透之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班氏一门突然陷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当中。”

    苏轼:四大才女,班昭才是真正的第一才女。

    卓文君,班昭,蔡文姬和李清照四大才女,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从没有真正确立过谁才是真正的第一。

    但是依我之见,班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才女。

    其一,品行气节受世人赞叹。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一个郡的曹世叔,然而曹世叔却英年早逝。

    班昭就很守妇规,终生都没有再嫁。

    其二,文学才华出众,仿照父亲的北征赋写了东征赋。

    更有赋、颂、铭、书、谕等散文流传于世,只不过后来失传了。

    更是编著了《女诫》,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妇女的行为准则。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编写《汉书》。

    《汉书》原本是班昭哥哥班固写的,后因受牵连株杀而没有写完。

    班昭花了十年时间,将班固未完成的和未整理的全部整理编写好了。

    而且用史学家的眼光来看,也挑不出和之前班固所写文章的差异性。

    写史是一件极其繁琐,且非知识渊博,功底扎实的人不可。

    单独一个人编写史书的人,那得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人才行。

    其四,是第一个以非后宫皇族身份参与政事的女子。

    因为汉和帝早崩,邓太后垂帘听政,经常以国事询问班昭。

    纵观中华历史,能单独编写史书的人也就寥寥几人。

    而且身为女子,创造了如此多的首例,而无人打破,堪称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奇女子。

    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三人均是在文学上有不菲的造诣,但是在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成就。

    所以综合评价,班昭才是中华第一才女。

    “班固继承父志续修《汉书》,没想到被人向朝廷诬告私修国史而被投下大狱。”

    “那时私修国史罪名很大,曾有人被诬告伪造图谶而很快被处死了。”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班家上下十分紧张,都很担心班固的安危。”

    “远在塞外的班超担心哥哥被逼供而无法表达,就策马赶赴洛阳向汉明帝伸冤。”

    “这件事引起汉明帝的高度重视,特旨召见班超。”

    “班超将班家父兄两代辛苦修史几十年及宣扬汉德意向告诉了汉明帝,咸阳郡守也将查抄书籍送到京师。”

    “汉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很是欣赏。”

    “赞其书稿是一部奇作,下令释放了班固,班氏这件官司得以暂告段落。”

    “到了班超晚年,他仍然久居塞外。”

    “年迈的班超十分思念故土,上书向朝廷请求回国,不料却遭到了皇帝的拒绝。”

    “班家在汉朝就只有女儿班昭了,班昭就代兄上书汉和帝。”

    “班昭在书里阐明了哥哥班超刚出塞时立志为国捐躯,在塞外多次身处困境九死一生,多亏陛下庇佑而活。”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初与班超同在塞外的人早已作古。”

    “而今班超年过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尽忠报国也已力不从心。”

    “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体息之时,因此冒死请求让班超回国。”

    “班超壮年时为国尽忠于沙漠,衰老时则被遗弃于荒野,这真是太可怜了。”

    “班昭的这封奏书丝丝入扣,感人肺腑,深深打动了汉和帝。”

    “终于班超才得已叶落归根,在垂暮之年回到了故乡。”

    “一代沙场将军一生为国,也是令人涕泪与敬佩不已。”

    “班昭写的这篇《为兄超求代疏》被后人颇为赞赏,千古流传。”

    “班昭的主要成就最突出的,便是整理并续写完成了正史《汉书》。”

    “《汉书》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部重要史籍,也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

    “父亲班彪作了《史记后传》后因病去世,长子班固承父志记述西汉一代的《汉书》,不料却受牵连而冤死在了狱中。”

    “如此《汉书》书稿散乱尚未完成,需要继续修葺整理,否则就毁于历史长河了。”

    “父亲与大哥班固都去世了,另一个哥哥班超又在塞外,如此续修《汉书》的重担就落在了班昭身上。”

    “汉和帝深知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才女,于是下诏让班昭在当时皇家的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

    “班昭其实早有愿望继承父兄遗志续修《汉书》,于是便经年累月在藏书阁孜孜不倦阅读大量史籍,整理校核父兄留下来的散乱篇章。”

    “如此,一部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到新朝王莽四年共230年的《汉书》完成了,总共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得以大功告成。”

    “《汉书》虽经由四人之手完成,但即便有续写也十分协调,可见班昭的确是古代女子中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蔡文姬:相比于《汉书》,班昭最为出名的却是《女诫》。

    《女诫》整个文章,通篇的内容核心,就是所谓的三从四德。

    三从指的是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

    反正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女子必须跟从家里管事的男人,不能自己独自说了算。

    四德则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反正整体就是说,女子不能太过张扬,必须要以男子为基础。

    好好照顾家庭,友善家人,辅佐丈夫一起把家庭经营的更好。

    而在当时,当这篇文章正式流传开之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篇文章,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态度,其实都有自己的道理。

    班昭当时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有其深意的。

    作为一个才女,班昭在国学以及历史研究方面,都有着最顶尖的造诣。

    所以,班昭看待很多问题的视角,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利益尺度,而是直接触碰到了问题的本质。

    在班昭看来,当时东汉天灾不断,国家越来越困难。

    班昭倒是不信那些神鬼志怪类的内容,不相信是因为邓太后掌权,所以天灾才会忽然变多。

    但班昭同时也认为,邓太后过长时间掌权,对国家确实没好处。

    究其原因,这涉及到一个男女分工的问题。

    在生产条件下,男性和女性的生产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说很多重体力劳作,女性是有明显弱势的。

    这些劳作,基本上只能由男性来完成。

    然后女性和男性组成家庭,以家庭的方式生活。

    然后男性从事重体力工作,女性负责从事家庭劳动。

    长久以来,世人一直都觉得男女分工很正常。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这个默认的现象,逐渐开始被打破了。

    因为到了东汉时期,多次出现外戚干政现象。

    甚至在班昭这个时代,还出现了邓太后以女君的身份,全面控制国家的情况。

    这种外戚干政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一个关键问题出现。

    那就是女性,能不能和男子享受完全平等的政治地位。

    但是因为男女双方生产不同,如果强行要求男女平等,社会就会混乱。

    然后国家就会崩溃,而这个结果无疑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

    简单来说,如果外戚继续干政,女性长时间把持最高权力,会导致社会中下层普遍开始学习。

    而当社会中下层的女性,开始学习邓太后,想要掌握家庭的最高控制权。

    而争夺社会主导权,这几乎是人的本能。

    那么接下来,社会上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男女对立情况。

    再之后,家庭这种组织模式,会被大家质疑。

    一旦大部分中下层的社会家庭都出问题,那么国家就会出大问题,继而逐渐崩溃。

    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班昭才会开始写《女诫》这篇文章。

    当然,班昭的本意,也是想借此规劝其他女子,尤其是邓太后。

    注意社会分工,尊重社会传统,尽量保持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

    因为只有这个基本模式存在,国家接下来才能长期稳定,不会再一次出现混乱的局面。

    班昭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好意,从来就没想过要束缚后世的女性。

    但问题是,当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由不得班昭了。

    “《汉书》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一经问世,很多人并不通晓。”

    “于是当时许多学者都拜在班昭的门下,向她学习,接受她的辅导。”

    “汉和帝还数次宣班昭进宫,让皇后妃嫔们拜她为师,向她学习儒学经典、天文算术、诗词曲赋等。”

    “为此,班昭声名大振,被皇帝与后妃们尊为曹大家。”

    “而每有外邦进献,皇帝也会让博学多才的班昭吟诗作赋。”

    “然而,班昭虽是一位博学杰出的才女。”

    “但因其处于封建礼教森严的历史背景之下,被封建思想毒害颇深。”

    “因而成长起来的班昭,也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德育女教师。”

    “班昭除教授后宫妃嫔学习儒学外,也为规范她们日常行为著《女诫》。”

    “其间规定了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七章封建教条,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妇女千余年。”

    “其实班昭著《女诫》原是教导班家女儿的私教书,不料被京城世家疯传,不久风靡全国。”

    “或许是当时社会需要规范对女子言行,为此正好迎合市场之需,而班昭也为此饱受争议。”

    “班昭不仅是一位博学高才的杰出女史家,还是诗词曲赋等的大家。”

    “她不仅编撰了《汉书》,还著有赋、颂、铭、书、论等著作。”

    “班昭在晚年时,也很受朝廷的器重。”

    “汉和帝在班昭哥哥班超死后就去世了,由于新皇帝还小,邓太后便临朝称制。”

    “由于赏识班昭的才华,将班昭召进宫参政。”

    “而每遇不决之事,邓太后都要问计于班昭。”

    “班昭只得奉命参政,为邓太后出了不少力。”

    “为此,班昭的儿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官至齐相。”

    “在汉朝,能够被拜相封侯的。”

    “除非是此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否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由此可见,朝廷对女杰班昭有多器重。”

    “公元120年,一代博学多才的年逾古稀的女史学家班昭溘然长逝,走过了传奇而非凡的一生,终年75岁。”

    “邓太后得知后,对班昭给予了高规格礼葬。”

    “并亲自为自己多年的老师着一身素服哀悼,眉眼之间难掩哀痛之色。”

    “又派使者监护丧事,还在其死后给予了应得的荣誉。”

    “能够得到当时实际掌权者的最高礼遇,一代杰出才女班昭,也算死而无憾,流芳百世了。”

    “班昭的一生,精彩而传奇,聪颖而睿智。”

    “她虽身为女儿身,却懂得取舍。”

    “虽早年守寡,却甘守清苦。”

    “孜孜不倦续写辉煌巨著,为当世及后世人敬仰而千古流芳。”

    “她身为班家女儿,念及手足情,行事谨慎。”

    “言辞间藏睿智委婉却不乏锋芒,最终令兄长叶落归根回归故乡。”

    “她为皇帝后妃师,却懂分寸,通明事理,而不恃宠生骄。”

    “因而在波云诡谲的皇宫深受器重,最终安全无虞。”

    “一个人活得清醒,活得通透,才足以不枉此生。”

    “一代史学才女班昭即是如此,她的事迹将永远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熠熠闪光。”

    杨玉环:一代才女班昭,因为一篇《女戒》毁誉参半。

    班昭以太后老师的身份,直接参与国家朝政的决策。

    当时的班昭,已经几乎成了一位女子宰相,影响力极大。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随着这篇《女诫》的流传,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尤其是文章本身,更是让当时整个世家大族都开始激烈讨论了起来。

    这篇《女诫》的核心内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从四德四个字。

    支持这篇文章的人认为,这是一篇千古奇闻,堪称女性读物的四书五经。

    写这篇文章的班昭,以后就应该被尊为女圣人。

    以后所有女子,都应该按照这篇文章的要求来做事。

    而反对这篇文章的人则认为,这就是一篇垃圾,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而且,里面提到的各种道德观念,也完全站不住脚。

    如果让这篇文章彻底流传开来,很容易会荼毒天下女性,贻害无穷。

    因为这两种观点过于对立,而且双方都坚持己见,谁也不肯妥协。

    所以很快,一场围绕着这篇文章的大讨论,就开始迅速席卷整个东汉。

    而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班昭更是成了争论的焦点。

    其实从班昭所处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这篇《女戒》并没有很大的问题。

    因为《女戒》这篇文章,是班昭在晚年时期为世家女子和宫中贵人所作。

    当时班昭已经身患重病了,而族中的女子们也都快到了适婚的年纪。

    班昭害怕她们不懂礼节,在婚后失了夫家的面子,辱没了娘家的颜面,于是便写了《女戒》这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班昭想通过《女戒》这篇文章矫正当时的风气。

    因为当时班昭发现汉朝皇室中已有女子干预朝政,外戚也有了擅权的苗头。

    班昭便决定曲线救国,想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局面,可谓用心良苦。

    然而随着这篇文章逐渐流传,相关争论越来越大,事情很快就脱离了班昭的控制。

    讽刺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邓太后。

    邓太后和班昭亦师亦友,两人的关系没得说。

    但从文章本身来看,如果邓太后认可班昭这篇文章。

    那就意味着她现在掌权是不合法的,必须马上放弃权力,把一切都交给小皇帝来打理。

    这个结果,显然是邓太后无法接受的。

    除了对权力的执着之外,更重要的是,邓太后很清楚一点。

    一旦现在放弃权力,由小皇帝接班,接下来国家一定会出大问题。

    因为当时在位的小皇帝年龄太小,根本就无法应对天灾频发的状况。

    所以最后,在班昭写完《女诫》不到一年之后,邓太后下令将班昭的儿子调离京城。

    同时,按照班昭自己的理论,夫死从子,班昭就必须跟着自己的儿子一起上任。

    就这样,班昭离开了京城,彻底脱离了政治漩涡的中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既算是一种贬黜,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至少,班昭摆脱了舆论漩涡的中心后又活了七八年,最后高龄善终了。

    在得知班昭去世之后,邓太后更是亲自身穿素服为其哀悼。

    显然,在邓太后眼里,早已将班昭当成了自己至亲的长辈。

    但同时立场不同,又注定邓太后无法接受班昭写出来的这些道理。

    然而邓太后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所引发的风波,并没有随着班昭的离开而结束。

    此后,大家的争论虽然暂时搁置,但双方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依然没有妥协。

    而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很多支持这篇文章的人,逐渐把这篇《女诫》捧上了天。

    再之后,这篇文章,就真的成了无数女子的道德规范。

    而里面主张的三从四德思想,严重禁锢了后世的女性。

    至于说后世大家拿着三从四德,去严格束缚女性,这其实真的是班昭始料未及的。

    不过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借助班昭的这篇文章,来严格束缚女性,这其实也不能怪到班昭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