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四章 除爵与封爵
    贾母一听这话,便觉天旋地转,贾政王夫人等吓了半死,连忙上前宽慰,又让丫鬟即刻去请医。

    而贾敬早无半分仙道风范,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此时连一向宽厚的贾政,也对他大皱眉头,堂堂宁国家主,进士出身,抛家舍业。

    将宁国偌大的家业,丢给个不成器的儿子,才会有今日之祸。

    如今事发,毫无作为,束手无策,只知妇人般哭泣,连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都不如。

    而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看着贾琮,眼中都流露出惊骇的神情。

    想到他刚才堂中所言,竟然丝毫不差,就像是能未卜先知一般。

    贾琮对贾政道:“老爷,如果东府只有当家女眷,天使宣旨,总要有个男丁去接旨筹谋,不然府上下人只怕要乱!”

    贾母这时也缓过劲来,战战兢兢问道:“东府被查抄,西府会不会……。”

    而第三位官员,也是贾琮的老相识,曾在金陵与贾琮联手剿灭东瀛浪人,如今任大理寺左寺正杨洪斌。

    也不知东府现在乱成什么样子,现在哪里敢过去掺和。

    ……

    而另一个贾琮也认识,是他院试的座师,如今已经升迁为礼部大宗伯的郭佑昌。

    只见府门口兵马幢幢,上百锦衣卫将宁国府围得水泄不通,刀枪雪亮,威势吓人。

    贾母松了一口气,才说道:“政儿还是你过去看一下,那边都是些妇道人家,不能看着不管。”

    老爷去帮着接圣旨,东府的女眷就让琮哥儿去关照吧,虽是外男,但琮哥儿才多大年纪,哪里用顾忌这些个。”

    王熙凤松了一口气,连忙说道:“太太说的极是,三弟如今衙门应差,见多了世面,正是最稳妥的人。

    贾琮没想到今日到宁国府宣旨查抄的官员,身份竟然如此之高,一人为王爵,一人是六部魁首之一。

    又对贾琮说道:“你也一起去,老爷待你不薄,记得要护着老爷。”

    贾琮回道:“老太太放心,西府并无罪责,东府查抄与西府不相干。”

    正门之下站着三个个官员。

    看来嘉昭帝是要将除爵查抄宁国府,做得堂而皇之,以无可辩驳之势,昭示法度森严,彰显赫赫皇威。

    贾琮听了心中好笑。

    东府如今只有女眷,自己和贾政过去只是帮着接旨,料理首尾,又不是上刑场,也值得怎么提醒。

    还是王夫人醒悟过来,说道:“如今东府那边来了兵马,凤姐儿一个妇道人家的确不便过去。

    我先去准备住处,她们婆媳接过来也好安顿。”

    本来王熙凤要去东府提醒尤氏婆媳收拾细软,如今听到官兵已到府抄家,已吓得脸色苍白,再也迈不开脚步。

    她虽泼辣,但毕竟是个女人,听到抄家的事情,又怎么会不害怕。

    贾琮和贾政出了荣国府西角门,这时候也不敢托大坐马车,一路快走到了东府正门前。

    一人二十多岁年纪,戴白簪缨银翅王帽,穿四爪坐龙白蟒袍,看穿戴竟是王爵身份。

    贾琮见几个锦衣正架起梯子,取下了那块曾经象征无比荣宠富贵,敕造宁国府黑底金字大匾,不禁微微眯起了眼睛。

    贾政看到这一幕,脸色惨白,双目含泪,整个人摇摇欲坠。

    口中无限悲愁的喃喃自语:“子孙无德,子孙不孝啊,辱没了祖宗刀山火海拼杀得来的家业!”

    贾琮连忙上前扶住:“老爷,事已至此,再伤感也是无奈,还是先接圣旨吧,尽快收拾好首尾,也好让老太太放心。”

    贾政醒悟过来,如今不是难过的时候,带着贾琮来到那两位传旨官员前。

    对其中那位身穿坐龙白蟒袍的年轻人施礼:“北静王驾临,贾政有礼了。”

    北静王水溶面带微笑:“存周公客气,伱我两家是世交之谊,不可外道了,今日我与郭大人上门宣圣。

    宁国虽堕罪衍,但宁国先祖于国有功,小王知如今府中只有女眷,未有贵宗男丁迎旨前,已约束军士不得闯府,以免亵渎。”

    贾政听了这话一脸感激,说道:“王爷高义,以全贾族体面,贾政感激不尽。”

    贾琮听了北静王这话,也松了一口气,又过去以座师之礼见过郭佑昌。

    当初郭佑昌点贾琮为雍州院试案首,还引起不小的朝廷风波,事后朝野内外多少有些微词。

    但自从贾琮在糊名誊抄之下,依旧勇夺雍州恩科乡试解元,当初那些微词,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

    所有的人只说他郭佑昌慧眼识珠,目光精准了得,点中的院试案首,居然能二元登科,堪称科场佳话。

    所以郭尚书对这位佳弟子十分顺眼,早已忘了当初因为他,而被嘉昭帝辖制挤兑的糗事。

    既然贾族官身男丁到场,传旨便刻不容缓,贾政将北静王和郭佑昌引入宁国府丛绿堂。

    又吩咐下人设案焚香,由礼部尚书郭佑昌宣读圣旨。

    圣旨的大意是贾珍父子,身为国朝勋贵,不思皇恩荣宠,枉顾国法,暴戾无德,戕害良庶,罪行昭昭,除宁国爵。

    撤缴太祖册封诰书,查封敕造宁国府,府中公中资材充公,家眷奴仆自谋放归。

    圣上因念宁国先祖有守疆护国之功,然子孙勋爵不可轻取,取之必由军功。

    宁国除爵后封爵三载,宁国子嗣如建军功殊勋,方可启爵重封,三载无所出,绝宁国爵禄,永不叙用。

    ……

    听完宣旨,贾政和贾琮心中都有些疑惑,宁国除爵在他们意料之中。

    抄家、封府,撤缴太祖诰书,也是将除爵之事做得足够彻底了,虽然让人惊惧沉痛,却也不算突兀之举。

    只是圣旨中最后一项,却让人有些迷惑。

    就是说圣上顾念宁国先祖功劳,降下恩典,宁国除爵后有三年复活期,三年之内,宁国子弟立下军功殊勋,就能启爵重封。

    此项看似格外恩典,但贾政深知自家根底,此项只是皇帝的漂亮话,兑现的概率根本就没有。

    自宁国代化公、荣国代善公故去后,宁荣贾家一代不如一代。

    特别是贾珍袭爵之后,身为族长,其人荒淫无德,将宁国风气也带得奢靡荒唐。

    贾政对此更是知之甚深,荣国府还算出了琮哥儿这样的人物。

    而宁国一脉,如今连稍微像样的子弟,都没有一个,竟是些荒疏浪荡之辈,更不用说还能入军伍建勋的,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估计圣上念宁国七十余载传承,一朝除爵,怕引起非议,才加了这条似是而非的旨意,稍许缓和一下除爵的冷厉之气。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日乾阳殿中,文武两帮人马,各怀鬼胎,对宁国除爵一事,争论不休。

    嘉昭帝冷眼旁观,深知其中三味,对他来说削爵等于敲山震虎,势在必行。

    但四王八公根基深厚,他也不想操之过急,以免有所激化,所以才出了除爵后封爵三年的旨意。

    嘉昭帝手中掌控中车司,耳目遍布,自然清楚宁国一脉子弟的德行,绝无复爵重启的可能。

    只是这一招却堵住北静王为首勋贵的嘴巴,勋爵不可轻取,取之必由军功,此乃天经地义,无可反驳。

    圣恩已降,自家没本事去取,又怪得了谁。

    北静王水溶也算勋贵之中的出色人物,不管是出于世交之谊,还是保勋贵之势不堕,他都已尽其所能。

    只是遇上谋深如嘉昭帝这般,取势遏要,断其中流,举重若轻,北静王水溶也只能抓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