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一章 将计就计加入书签投票
    济宁城中,朱棣的圣驾占据了州府衙门。

    朱云峰亲自下厨,用随船带的佐料炒了二十多个菜,做了满满两大桌。

    宴会上朱棣与众人谈笑风生,诸多山东官员心里虽战战兢兢,美味佳肴在桌,却如同嚼蜡,脸上还得不断应和,勉强至极。

    若不是朱棣见朱云峰脸色不太好,便肃起脸说,这是吴王殿下亲自下厨做的饭菜,诸位难道觉得不合胃口吗?

    引得诸多官员连忙动筷子吃饭,一边吃还一边点头夸赞,恐怕饭桌上那么多菜肴今天就得全部浪费。

    朱云峰那一瞬间都想不吃牛肉了。

    很显然,枪毙王永吉起到的是杀鸡儆猴的效果,诸多官员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听从太祖太宗调遣。

    结束宴会后,朱棣召徐标奏对。

    奏对时朱棣也说了,徐标未来殉国,是大大的忠臣。

    他此行的主要目的还是奉天靖难,打上北京,地方处理的事情不归他管。

    杀王永吉也是恨其叛国当了汉奸,自己并不想插手山东事务。

    等后续太祖陛下来山东,自有一套属于太祖的办法。

    包括杀山东的投降官员,清查山东地主劣绅,给山东百姓分发田地,迅速恢复生产等等。

    朱棣要求徐标配合,一切听从太祖的指示行事。

    徐标知道自己过关了,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恭恭敬敬地表示自己服从安排。

    翌日,小朱棣再次出发。

    队伍浩浩荡荡,进入了运河下一个城池,山东东城府聊城。

    由于山东皆已归附,所过之处,除了山东本地的三司的官员以外,地方官员也是一直在迎接欢送。

    徐标,山东巡按陈潜夫,以及山东布政使、按察使、参议等官员送他们到了德州。

    德州是鲁运河最后一站,过了德州后就是河北东光县,进入南运河。

    山东官员就欢送到这里。

    他们还以为是把阎王送过境,都暗自庆幸自己运气不错,后来没有叛国,苟活了性命。

    却不知道真正的阎王还在后面。

    崇祯十七年五月上旬,这个时期的大明本该已经处于更加混乱的时代。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

    在李自成、吴三桂以及清军发生了山海关大战之后,五月份李自成逃出北京,清军占领了大明都城,自此开始了统一、屠杀的道路。

    史料记载,明朝后期人口约六千万,史学家估算真正人口在一亿两千万到一亿五千万左右。

    但到了清初就只有七千万人。

    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明末清初因为天灾,瘟疫,农民起义,清军入侵,总共损失人口约3500万。

    直接因清军屠戮所死的汉人百姓数以百万计,间接造成的死亡达上千万。

    由此可见满清带来的灾害有多大。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

    农民军起义已经被老朱镇压,南方也在进行内部改革。

    这段时间光被老朱杀死的叛国官员、地主劣绅及其家属就多达四十余万。

    并且这还只是四川、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等地。

    后续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改土归流以及田亩政策也将持续进行。

    再加上老朱大量收缴藩王土地财富,把散落在各地的藩王召集于南京。

    斥责他们的过失,将很多作恶藩王的爵位取消掉,按照罪责交由南京都察院审理定罪。

    林林总总,解放的田亩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七八千万亩,可以说极大地缓解了土地矛盾与社会矛盾。

    虽然处理朱家子孙还是让他有些犹豫,但考虑到大明的江山应该放在第一位,老朱也不得不下定决心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当然。

    杀肯定是不会杀。

    只是把各藩国主宗如蜀王朱至澍,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等人圈禁起来。

    其余郡王也进行削藩。

    郡王之下,重新核定宗室籍贯。

    允许宗室经商、种地、读书、参军、科举。

    如此解决大量底层宗室什么都不能做,最终沦为乞丐的问题。

    一系列政策下,南方正在迅速进入安稳期。

    这就导致李自成没有攻陷北京,吴三桂也没有受到李自成的威胁而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

    并且孙传庭送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给崇祯,都让崇祯送往山海关发饷银,又调河北山西精锐,蓟辽地区一时间明军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之多。

    历史上多尔衮还是吴三桂写信求他入关,加上范文程劝说,这才下定决心南下入侵。

    如今吴三桂没有写信,大明国内渐渐安稳,边境明军兵马众多,也让多尔衮完全没有任何想要进攻山海关的意思。

    只是随着老朱下凡的消息在短短的半年内传遍大江南北,各种消息也是满天飞。

    哪怕是山海关内外也已有所耳闻。

    此刻山海关外的宁远城中,辽东总兵吴三桂在他的府邸当中看着京城的信件,眉头紧皱。

    在他的旁边是他的亲信幕僚方光琛。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

    一是说了一下南方太祖的事情。

    二来则是现在京城的谣言。

    据说太祖遨游历史长河,看到了大明的未来。

    本来在今年四月初,被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大明灭亡。

    接着清军入关,大败李自成,之后一路屠戮,杀死汉人无数,建立了满清政权,让汉人成为异族的奴隶。

    这个消息是确定了的。

    因为老朱自己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后来是建奴得了天下。

    至于建奴是怎么得的天下,吴三桂作为防备建奴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战死沙场,还是投降了建奴,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

    京城很多人都说吴三桂投降了建奴,引清军入关。是华夏罪人,应当凌迟处死。

    一时间吴三桂在舆论场上的处境就很微妙。

    秦桧还有三五好友,吴三桂在京城自然也有朋友,甚至当官的朋友也有不少,便纷纷向他写信说了一下这个情况。

    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可以说是如坐针毡,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廷献,你说说,太祖下凡的事”

    吴三桂看向方光琛。

    方光琛其实不是吴三桂的属下,是他的结拜兄弟。

    只是他爹死后就投奔吴三桂,现在寄居在吴三桂府邸中,因为颇有谋略,吴三桂做什么都会询问他的意见。

    历史上也是方光琛建议吴三桂向满清借兵,效仿所谓的唐朝时向回纥借兵平定安史之乱的先例,结果建奴可没想着退兵回去,直接鲸吞了华夏大地。

    听到吴三桂的问话,方光琛犹豫片刻,迟疑说道:“如今南面到处都在说,连宫里都有消息传出来,陛下都已经承认,这恐怕.”

    “那你说,真是我放的建奴入关吗?”

    吴三桂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

    现在听说太祖在南方到处杀叛国官员,如果真是他开关放的建奴入关,以太祖的秉性,怕是要将他诛十族,凌迟处死。

    “额”

    方光琛没有回答,只是没有回答,就是最好的答案。

    吴三桂顿时沉默下来。

    现在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太祖下凡,告诉了人们未来之事。

    未来是建奴入关得了天下。

    那么作为关外守将,建奴入关他是首当其冲。

    如此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死战,逃跑,以及投降三条路。

    而根据太祖预言未来之事可知,李自成拿下北京,就想夺取山海关。

    这就意味着吴三桂面临两面夹击的情况,逃跑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说,他只有死战和投降两条路可以选。

    京城那边的谣言都在说他是投降,这让吴三桂很是惶恐。

    毕竟投降不投降,以他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哪怕心里坚定自己不会做,却也是自欺欺人而已。

    “唉。”

    吴三桂长叹一声道:“现在也只能听天由命吧。”

    “大帅。”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吴三桂的心腹将领吴国贵急匆匆进来,说道:“大帅,城外出事了。”

    “怎么了?”

    “是高监军来了,后面还有人在追他。”

    “义父?”

    吴三桂瞪大了眼睛,然后马上说道:“他现在在何处?”

    “已经进城,外面的人被我们挡住了,他们说是司礼监使者,司礼监调监军回去,但监军忽然逃走,他们才一路追过来。”

    “快请义父过来。”

    “是。”

    吴国贵便出去了。

    吴三桂想了想,还是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府邸。

    此刻府邸外辽东监军高起监十分狼狈地在外面,他的表情很是慌张,在府邸外走来走去。

    府邸大门打开,吴三桂径直走出来,看到高起潜大吃一惊道:“义父。”

    “吾儿救我。”

    高起潜看到吴三桂,犹如看到救星一样,立即扑上去。

    “义父快进府中。”

    吴三桂左右看看,拉着高起潜进入府邸内。

    高起潜此刻惊魂未定,说道:“三桂,咱们要想活命,就必须”

    话还没说完,吴三桂打断道:“义父,先进去再说。”

    “快给义父端茶,要温茶。”

    吴三桂看高起潜应该是一路疾驰马匹过来,累得够呛,立即吩咐。

    奴仆随即去倒茶。

    进入府厅内,吴三桂让吴国贵继续回城外驻守,留下方光琛。

    高起潜坐到了椅子上,喝了口温差,擦了擦额头的汗道:“三桂,出大事了。”

    “怎么了?”

    吴三桂心中隐隐有了猜测,但还是追问。

    高起潜苦笑道:“昨日司礼监忽然来人,要召我回去。我想起最近谣言,便暗中使了许多银钱,你可知发生了什么?”

    “什么?”

    “南京来人,告诉了陛下建奴是你放入的关,后来我也投降了建奴,这次先召我回去,就是要把我杀了。”

    “竟有这事?”

    吴三桂大吃一惊。

    悬着的心随着高起潜的话总算是死了。

    自己果然后来投降了建奴。

    高起潜继续道:“朝廷那边恐怕已经在对蓟辽谋划,我是司礼监的人,先把我召回去杀掉。你坐拥三万关宁铁骑,他们不好对你动手。所以就派王家彦过来,先让你在宁远继续驻扎,之后朝廷也会下来圣旨对你安抚一番,编个假话之类,说你后来战死沙场殉国,是大明忠臣,对你一番奖赏。接着再召你去山海关,届时王家彦便会趁机将你除去。”

    听到高起潜的话,吴三桂顿时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回过神。

    因为昨天新任蓟辽总督王家彦还派人过来犒军,带了一些钱粮,王家彦给他的手信还说他是大明忠臣,陛下会奖赏他。

    只是最近谣言实在是太多,以至于让吴三桂心中摇摆不定而已。

    现在高起潜的话语让他明白。

    自己或许末日要来了。

    “三桂,三桂?”

    高起潜看他愣坐在那里久久不说话,便喊了两句。

    吴三桂这才回过神来,依旧还有些发懵,片刻后声音有些发虚颤抖地问道:“义父,这可如何是好?”

    “三桂,这个时候可不能犯糊涂,我以为王家彦必然会让你把我交出去,并且召你去山海关,你去了就是送死,必须要立即做出决断。”

    高起潜说道:“虽说我也是为了活命,但此事也寄托三桂你的身家性命。如果不能想出对策的话,我们很快就是刀下之鬼。”

    吴三桂就看向方光琛。

    方光琛有些犹豫。

    见此吴三桂苦涩道:“廷献,我若跑不掉,难道你也能跑掉吗?”

    方光琛顿时恍然大悟。

    如果吴三桂投降了的话,自己一直跟在吴三桂身边,又怎么可能当大明忠臣。

    甚至很有可能吴三桂投降建奴都是自己怂恿的,到时候也是全家被斩的结局,根本不存在自己能活命。

    所以现在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

    想到这里,方光琛也不再犹豫,即刻说道:“既然他们说我们投降建奴,那就投给他们看。开关,引清军南下。”

    “可是如今山海关在王家彦手中。”

    吴三桂面露难色。

    山海关作为天下第一关,不仅地势险要,且城高墙厚,绝不是引清军南下就能短时间内攻破。

    何况现在朝廷还调集河北山西诸多兵马,清军最多就是绕开山海关去京城周边劫掠。

    但山海关断绝清军后路,主城与副城都各自有兵马包围,想要攻破这样雄伟的关隘谈何容易?

    方光琛思索过后,眼眸中闪烁过凶光道:“既然王家彦要召兄去山海关,那就将计就计如何!”

    ‘将计就计?’

    吴三桂与高起潜对视一眼。

    意思是趁着王家彦召他去山海关的时候,突然发动袭击,夺取城门,然后大军进攻?

    这或许确实是个办法,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因为按照规矩,他去的话必然要带上数千亲兵以保护自身安全。

    只要把清军引入关内,短时间内突袭城门,清军马匹疾驰快速赶到,说不准还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