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乐进来说,本来这城头就只有他公孙康一个将领,所以自己这没人对上,自然是早上来早好。结果也确实是这样儿,可等自己到了城头后,再往公孙康那儿去,却还是被辽东军士卒给围了起来,最后和张辽是一个待遇了。不过总比甘宁强,他如今却还是没能上来,确实,公孙康本事不错,这个你不承认不行。不过这已经是公孙康最后的防线了,最后苟延残喘的
机会了,所以谁都知道,其人无论如何,如今肯定都是拼了。不过这效果嘛,真就是不怎么样儿。当然了,张辽乐进他们自然也都看得出来,还能不知道吗,说起来如今为什么己方(兖州军)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就这样儿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城头就有,仅仅只有他公
孙康一个将领,就是这么个原因。哪怕再多个孙平或者杨易,这都不会是现在这样儿,那就更别说是石全了,就是如此。要是再多两个公孙康这样儿本事的,那么自己俩根本那都上不来,不就是如此吗。可他公孙康就一个,而城头,也只有他一个将领,所以甘宁没能上来,
可自己两人,却是上来,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是试探进攻,第一次,所以也没一会儿,乐进和张辽,就都被人家城头的辽东军给逼退了。至于说甘宁,他这个时候还是没能上来,而曹操则是马上就让己方士卒鸣金了。对他来说,这乐进张辽他们上去了,就已经是挺好的结果,总比他们谁都没上去强。至于说甘宁那边儿,其实也算是自己早有所料。至少当自己看
到城头是他公孙康亲自守着的时候,就已经是想到了,他甘宁今日,基本上就别想上去了。这个不是不相信他本事,他那本事,没说的。不过人家公孙康一个人,绝对是顶得上孙平杨易他们两个加一起,所以说一个超过两人合一起的将领,在城头防范着甘宁带兵进攻,那么
这个时候,己方不过一次试探,所以甘宁上不去,都是很正常很正常的,不是吗。仔细想想,就是如此。至于说甘宁今日没上去,自己心里也有遗憾,但是还有明日,不是吗。所以这个来日方长,对曹操来说,这如今他公孙康可就剩下这么一个郡了,而这么一个郡的关键,
就在这朝/鲜城,就和之前的玄菟郡一样儿,关键就是髙句骊。所以破了朝/鲜,把整个乐浪收入囊中,己方此次来辽东,其实就算是圆满了。当然,要是能灭了辽东军,杀了公孙康,那就更好了。不过这个事儿,未必能成,前者是无所谓,辽东军只要没了公孙康,其实就算是还有人,那也是名存实亡,根本就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来。至于说后者的问题,他公孙
康要是真就一心想跑,己方可真是,未必就能抓得住人家,这个倒是不错。所以说这个时候曹操的目的,他是要灭了辽东军,也想要抓到公孙康,这都不假,不过他更想的,是破了朝/鲜,收复乐浪,彻底把辽东划到自己的地盘来。而至于说公孙康的事儿,那就不是他想
如何就如何得了的了,毕竟在襄平,那孙平他们三个也跑了,己方不也是没能抓到他们吗。当然了,这个肯定也少不了他公孙康就对了,都一样儿。所以对曹操来说,如今最为重要的,确实也不是其他的,公孙康他最后就算是不死,那么他也蹦跶不了什么,最多以后就是隐姓埋名,过下半辈子,就这样儿了。其他的,试问他还敢吗?他公孙康要真有那个胆量,如今
也许还落不到现在这个地步,是吧。所以曹操对此,其实也没什么担心的,因此,对他来说,就是尽早破了朝/鲜,占了乐浪,己方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确实。乐进三人依旧是带兵回来,曹操带他们回了己方大营。而城头的公孙康呢,他和以前的孙平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大区别。依旧是在城头看着兖州军彻底退却了,他这才算是放心不少,要不然,他就还
得是提心吊胆的,真的。而且怎么说呢,必须要承认什么,就是虽说他之前,是不得已,必须要在城头守着,可看到兖州军撤退了后,他也是赶紧下了城头,当然可依旧是没忘了叮嘱城头士卒几句。而后,是叫那几个不入流的将领,代替他在城头守着。毕竟他认为兖州军
基本上也不会来了,所以有他们,其实就足够了。不是说自己非得是每时每刻,都要在城头,还真是,不至于那样儿。而且就算是自己那么做了,其实也没什么太大作用,真的,所以公孙康觉得既然是那样儿,那么自己还那么做什么呢?所以他也是觉得自己早回府休息,
就比什么都好。哪怕,就算是退一万步说,那兖州军真来进攻了,比如说来个夜袭吧,说起来就以自己的速度来说,绝对是来得及跑到城头,然后再带着士卒守城的。所以都这样儿了,试问他公孙康还担心什么呢,真的,暂时确实是没有了,至少在这个方面来说,他是真没了。他已经做好见势不妙,自己马上就跑的准备。而且真说起来,他心里其实还是羡慕孙
平他们的,至少此时此刻,他们可都跑远了,而不在乐浪,怎么说,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了。而且就看曹操那样儿,兖州军也是,不准备怎么找他们,所以几人隐姓埋名的话,过下半辈子,却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至于说财物什么的,公孙康可是知道,他们也许还不能
和自己相比,毕竟从自己父亲那代开始,就积累了不少东西。可这十几年,就算是石全那样儿的,他都拢了多少?所以过下半辈子,绝对没问题了,哪怕是拖家带口的,也一样儿。而说兖州军对自己呢,自己跑的话,他们兖州军还能不追了?反正追上追不上的问题而已,
并且他们可都在一直在通缉着自己啊,这保不齐自己手下的士卒,哪一日,就真给自己抓住,然后向兖州军,向他曹孟德要富贵去了。是,那文书上也没明确说到底升官是升几级,不过那赏赐,却都是明码实价的,在那儿写着呢。自己这颗头,是值二十万钱,千石粮食,就这如今的乱世来说,也算是挺值钱了。除开这个,还有说升官的问题呢,不过就是没明确
说,到底升几级。不过在公孙康看来,其实这个对于普通的士卒来说,其实诱惑不大,真就没有那钱粮,来得更重要,更实际。当然了,要是对那些官迷什么的,那就另说了,所以这个……反正不管怎么说,对公孙康来讲,他要说一点儿都不担心这个,那都不可能。但是
怎么说呢,必须要承认什么,那就是他其实是做了防范,辽东军士卒就算真想对付他,除非是所有人都一起,要不然的话,基本上是不会成功的,如此。要说他公孙康那么惜命的一个,他能不为自己小命儿着想?所以也确实,不管是在襄平,还是说如今在朝/鲜,每一次不说他都做到了万无一失,可也确实,都差不多少了,要不然的话,他不早跑了,真的。所
以公孙康没动,就说明问题,他是认为自己绝对能跑得了,不会被兖州军所制,就是这样儿。要不然的话,他可真是不敢就这么在朝/鲜呆着,毕竟此地,其实还真是不如襄平啊。但是在乐浪这儿,除了朝/鲜,公孙康也确实是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地方了,要不然的话,他就只能是溜了,没办法。所以如今的话,能在这儿几日,就呆几日吧,之后,实在不行,
自己就跑,反正兖州军未必抓得住自己。到时候,真不行被生擒,那么就算自己倒霉。如果说能跑得了,那么就算是自己有那个运气。其实到了如今,公孙康肯定依旧是还怕死,这个一点儿不假,但是你说他其实也不得不说,他什么情况,最后都得接受,就是这样儿。如
果说自己真能逃出生天,那确实,是比什么都好,可要不成的话,那么自己也别落到兖州军的手里,自己直接给自己来个痛快吧。是,公孙康怕死不假,可那却并不代表他就什么都不会去做。至少说自个刎什么的,他还是有那个胆量的,好歹其人也算是天下那么一路诸
侯,可绝对不是说就是连自杀什么的,都没勇气了,那开玩笑。公孙康下了城,回自己府邸休息,城头有那几个不入流的将领守着。对他们来说,自己主公的意思,他们都懂。反正兖州军人家没上来之前,自己这几个,在城头守着,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至少几人比士卒强啊,这个必然。当是人家一带兵来了,这自己几人就不好使了,所以自己主公那时候给自
己几个打发走了,其实还是有道理的。说起来他们倒是不怕兖州军多少,可也真是,怕给己方带到沟里去。毕竟几人知道,要是自己几个都在城头的话,那么人家攻城的将领一上来,自己几个就玩不转了,到时候,肯定不是人家对手。而只要城头守将一被制,哪怕就是受个
伤什么的,那都明显是要影响己方士卒的士气,到时候还不等着朝/鲜早被人家破吗?所以他们几个也不是不能理解公孙康,也都明白。其实别说是他了,就算他们是公孙康,几人也都要如此作为。毕竟他们不是孙平杨易石全,如果他们有那本事,公孙康打死都得让他们
在城头上,可他们那水平,他敢吗?所以这个就是根本的问题,公孙康确实是不敢,他一点儿都不敢啊。而且在兖州军攻城的时候,他还得给他们派出去,千万别在城头呆着。要不然的话,就他们那样儿的,绝对要影响己方整个的士气啊,所以他都害怕。因此,哪怕就他一个人守城,公孙康都认了,他不认也不行啊,这如今他们辽东军的情况,就是如此,你还
能让他如何。至少公孙康要是有其他主意办法的话,如今估计也混不到这样儿的地步,不是吗。可这个时候,你怎么说,公孙康他不跑的话,就得这么一直守城,没其他的办法了。而且还不得不说,就看人家兖州军这么进攻,这朝/鲜城其实也支持不了多久,就是这样儿。
公孙康都明白,所以他也是计划,自己到底要什么时候跑。估计还得和之前襄平一样儿,不过那样儿的话,会不会还是晚了。虽说上一次兖州军他们是没追上自己,这个不错,可下一次呢,自己是每一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吗?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倒是希望,可事实呢,能
就那么像他想象那样儿?不知道啊,但是对公孙康来讲,肯定是能跑就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钱财什么,反正都被自己给转移走了,除了自己之外,没人知道。至于说转移的那些士卒,早都让自己给灭了口了,所以还有什么人知道这个?真的,确实是没人了,有,就是天知地知,自己知道,如此而已。不过怎么说呢,公孙康虽说是把财物藏了起来不假,但
是他最后还没想说到底要跑哪儿去。反正不管是最后去哪儿,都得是找个机会,把财物都取回来,这才是重点。当然了,对他来说,如今的重中之重,当然还是能保住自己小命儿,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你说连命都没了,其他的还有什么用啊,真就一点儿用没有。
可你只要保住了命,哪怕是没那么多钱财,但是公孙康觉得,就靠着自己随身携带着的财物,就绝对是够自己几十年的了,哪怕如今是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