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转眼就到了大年初八,也是管教正式上班的日子。大年初七的晚上,每个人心里都是难掩失落。
也许短暂的欢乐时光可以让人忘却一切的烦恼和忧愁,只管尽情的释放,可是释放完之后,你又要面临之前的种种烦恼与忧愁,这真的让人无法一下子接受,都说借酒消愁愁更愁,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人生各种况味和际遇,在前人的那里已经总结的很多了,只不过是我们平时你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去共鸣而已。
这种感受就像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写到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诗人罗隐在他的《自遣》里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我们也许都不愿意生活在苦闷当中,但是,就像极致的快感只能来自于极致的落差一样,幸福和欢乐肯定也不是、而且也不能孤立存在的,只有当你经历了苦闷之后,你才能等待快乐的到来,你也才能体会快乐的可贵。
要我说,很多事情就跟自然规律一样,都是有周期起伏的,我们人类就是自然地一部分,那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心情也是一样,有喜有悲,不断轮回,你可以顺着自己的情绪随波逐流,你也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不断地磨砺直至有能力快速进入内心宁静平和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这一生都是属于前者,而后者,才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的特性,因为我们的理性让我们在生物中脱颖而出,而理性又可以让我们坚信一些东西的存在,正是这样,我们才创造了属于人类独一无二的、绚烂多姿的文明。
在这种对于时间的感知上,其实中西方的差别也很明显。
西方更强调理性和逻辑的分析,他们会把人脑对于时间的感知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进行拆解和分析,了解不同器官和组织之间是怎么样相互产生关联让我们产生意识和感受的。
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专注的做自己的事情时,对时间的感知会比正常的时间要短,比如你在一个休息日,好不容易有时间了去跟朋友一起出去玩,这是计划了很久却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去的地方,去了之后你,你玩的很开心,等你回程的时候,你会不禁感叹,今天过得比任何一天都要快。
或者,你在一个休息日,好不容易心血来潮,把属于自己的小窝收拾的一干二净,你从早忙到晚,你享受其中,甚至忘了吃午饭,一直到天黑了才发现原来一天这么快就过去了,对吧,如此种种。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产生时间过得更快的感知,你就要去不断地去体验下新鲜的事情或者说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情,这样来充实自己,你就可以获得时间变短的感知。
而相较于西方,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除了古人自己的真实感受凝练出的人生感悟之外,还有一些神话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的有两个,一个是“刘阮上天台”的故事,还有一个就是著名的《桃花源记》了。
先说说“刘阮上天台”的故事吧。
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的刘晨和阮肇相约上天台山采药,结果迷了路,到了中午,他们看到一座山头有棵桃树,便爬上去摘桃充饥。这时,桃树后出现二位仙女,见到刘晨和阮肇,十分欣喜地喊道:“刘郎、阮郎,你们怎么到今天才来呀”,于是,两仙女把刘晨和阮肇邀到家中,用人间没有的山珍海味和仙酒招待他们,并请二人入帐歇息,后来呢,刘晨和阮肇便在仙女家中住了下来,并与之结为夫妻。
半年后,两人思乡情切,仙女同意他们返回故乡。然而,当他们回到家乡时,发现已经过了数百年,子孙已经传了七代,没有人能认得他们了,亲人都早已不在。最后,两人再次返回天台山,但已找不到仙女,只得怅然离去。
还有就是桃花源记的故事。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打渔为生的人。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眼前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他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但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感慨世间万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会了豪情万丈也无法避免惆怅失落,吃过再多的山珍海味也不见得能心满意足抵达幸福,人生有起伏就像大海有潮起潮落,人的情绪也是一样。
你可能会觉得你自己可以控制你自己,但是事实上,你只能控制你的手不伸进他人的钱袋,你的脚不迈进监狱的大门,你的眼睛不去慑人心魄,而你根本无法控制你的肝脏分泌多少酶,你的胰脏分泌多少胰岛素,你更控制不了你的心跳,你的血压,你大脑的潜意识,这样一想好像有点悲观,但悲观也许就是生命逃不掉的底色。
但这并不意味着悲观就是生命的全部颜色,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为你的生命填上乐观的色彩。就像刘禹锡一样,他就为“刘阮上天台”的典故灌注了乐观的、坚毅的色彩。
熟悉刘禹锡的人都知道,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运动,被贬至湖南的郎州任司马,九年后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桃花盛开,便前往观赏并作诗《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此诗,他再次被贬至播州(贵州遵义)任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最后被解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再次游览玄都观时写下著名的《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表达了他不畏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迷失在名词和概念之中,什么是矛盾?也许根本无所谓矛盾,都是人生的感受而已,你从来不会觉的潮起潮落是矛盾的,你自然的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是吧,同样,你从来也不会觉得白天和黑夜是矛盾的,你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有时你会无比迫切的期盼着黑夜的到来,对吧,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的想法放在在自己的情绪上、感受上,也许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突然间柳暗花明、旧貌换新颜。
再怎么说吧,无论你接不接受,也不管你难受还是开心,这些对于时间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时间就是时间本身,就这么流逝着,你只有顺从屈服的份,时间最伟大。
伟大的时间带着不同人的不同情绪,开心的、失落的、庆幸的、后怕的、看热闹的,来到了大年初八的早晨,管教第一天上班的日子。
因为有了过节的这档子事,管教进监后的神情并没有像想象中的刚过完年后的神采奕奕,而是面无表情,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家里的事呢还是工作上的事,人与人之间的悲喜无法相通的根本也许就在这里,因为我们无法完全经历别人的所有经历,所以,盲目的猜测肯定是不可取的。
管教进来之后也没有说什么话,就是把春节后大家的来信分发了下去,然后通知那个小小年纪的人收拾好东西调监,宁致远转头看了下那个小小年纪的人一眼,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他整个人都茫然不知所措的呆坐在那里了。
之前也说过了,也许这个安排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意料之外,但在房间里大部分的人看来这就是意料之中甚至是情理之中的事。这就是他太年轻看不透事情的本质造成的后果,当下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了。
宁致远不忍心看他这样手足无措,毕竟在这样的年纪,想要看透一些事情并非易事,有年龄的局限在那里,也有人生的经验局限在那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对于他来讲,这就是人生道路上必经的一关,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想明白一些事情。宁致远走到他的旁边,一边帮他收拾东西,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起来。
“谢谢啊”,此时的他,面对着未来不确定的人生境遇,早已然没有了过年前跟排头针锋相对吵架时的气势。
“没事的,举手之劳而已,想听我说几句吗”?宁致远试探性的问到。
“好呀,反正也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我也知道房间里的人都不怎么待见我,你有啥想说的就尽管说吧”,他有气无力的说道,面色略显苍白。
“好的,但首先强调一点,我可不是对你进行说教哈,我明白像你这个年纪的人最讨厌的就是别人的说教,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走过来的,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哈哈,你就当是我自己的经验教训分享给你吧,好吧,哈哈”,宁致远嘻嘻的说道,想让他能开心一点。
“好的,我明白”,他仍是心不在焉的说道。
“去了别的房间,有时间了可以多看看书,我很多事也是吃了没多读读书的亏。就在昨天,我还看到一本书上的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觉得对自己帮助蛮大的,有没有兴趣听一下”?宁致远仍是试探性的问到。
“可以呀,说来听听”,此时他东西刚好也收拾的差不多了。
“好的,也没啥,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其中有一个叫‘大数定律和均值回归’的作用。
是说人的一生面临无数次的原则,整体的图景就像蒙特卡洛模拟历经无数次的路径可能形成的树形概率分布图,在某个分叉上,你改变了选择,意味着从这个分叉以后,你的命运将会呈现另一种图景,会继续在一些新问题中,展开新的选择,而在选择的次数足够多的条件下,也就意味着样本数量足够大,而样本数量越大,大数定律导致的均值回归作用,就会体现的越发明显,如果你还是之前的那个你,还是具有同样的思考问题的面对世界的能力和态度,结果大概还是同样的。
就好比20年前,如果你真的给了一个气大才疏、盲目冲动的人全仓买入茅台的机会,那么在今天,他就一定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或者说就一定能走上了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吗?答案其实并不会,他大概率会把因为运气获得的财富,在某次加杠杆之后全部再还回去。
这就是所谓的重复博弈必然会导致均值回归,在这样规律之下,告诉他某一次硬币的正反面,并不能彻底改变他命运的走向,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个系统问题,只要你还活着,就必然一直面临着各种选择和决策,那枚关于你命运的硬币就在不停的抛来抛去,当样本量足够大的时候,大数定律就开始发挥作用,而在我们讨论一生的命运时就会发现,这并不取决于一两次选择,而取决于我们的系统.....”
“太深奥了,我不太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小小年纪的人疑惑道。
“没关系,你听我说完。你肯定听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吧,如果我们将它拆解一下,应该是性格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命运。而每个人的性格认知和行为方式,都是他自己独有的那套系统。
这就像一条高速公路,每年发生车祸的概率,是由它的车道数,弯道角度,视野开阔程度,交通规则及驾驶的习惯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大系统所决定的,单次车祸看上去都各有各的原因,也无法预测,但从长远来看,每一条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率数据都会十分稳定,这个你能理解吧。”宁致远耐心地问道。小小年纪的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好,那我接着说。我想说的是,人的一生大多数时候也是一样,就算有时光机器让你回到过去,让你追上了心心念念的女神,让你换掉了蛮横不讲理的老板,甚至让你中了彩票发了大财,你的人生质量从整体看,最后也大概率会跟现在的状态差不多的样子。
命运这东西,短期看都充满了偶然,但如果从长期的视角去审视,却又呈现出必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像那枚硬币还是那枚硬币,怎么翻来覆去也就是各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去改变某一次选择,而是调整你自己本身的系统情况,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那些让你后悔不迭的惨痛教训,或许也会给你带来一些成长,逼迫你完成自身系统的升级。“
宁致远说完看向他,他还在努力的思考当中。
但是有一点我们也要注意,升级自身的系统也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能由着性子蛮干,那样的话最终吃苦头的肯定是自己。
相信我,你靠摔跤去提升个人能力,绝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你真的不能保证,也许在哪一次的跌倒后,你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你想想是这样吗?
所以与其在现实中不断的摔跤,跌倒,更好的办法是多读书多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当你那枚命运的硬币因为你认知的提升开始向你想要的那一面弯曲时,你决策的成功率就会随之上涨,而只要一点小小的改变,在大数定律的加持下,你的命运就会有质的不同。
千万不要小瞧每一次微小的概率变化,因为在重复博弈中,它将使你的胜率将会大大提升。”宁致远稍微停顿了一下,小小年纪的人听着入了神。
”所以,有时候,你并不需要去做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只需要把你人生的系统指针,向正确的方向拨一点,就是这点偏差,会引领我们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轨道,把小概率的偶然优势,变成你人生大概率会出现的结果,这就足够了。
但是这个前提是你要真的明白并清楚什么对你是有利的,你当下又需要为未来放弃和牺牲些什么,未来又会有哪些遭遇要为你当下的错误和冲动来买单。
我年轻的时候,看到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就会想凭啥我忍?看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就会想为啥别人不退?当然了,血气方刚是青春的魅力嘛,但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懂得克制也不在青春之外。
在享受青春的时候也不能选择无视,人的内心无论什么时候还是要有些敬畏,敬畏什么无所谓,就是个形式,但是敬畏的这种感觉还是要有的,对自己有好处。”宁致远说完,看向小小年纪的人,他若有所思的盯着前方。
“好的,我记着了,无论如何,还是要谢谢你的忠告”,小小年纪的人有些尴尬的说道。
“不客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是因缘际会,保重”,宁致远微笑的说道。正说着,管教打开了门,把小小年纪的人带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