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硕匆匆回来位于左坊的士部司官衙,士部司官衙占地约二十亩,分为两进,中间都是院落,前院占地最大,有十五亩,都是两层楼,是普通官员的朝房,后院则是高官朝房。
院子里分布着亭台楼阁,点缀了假山池鱼,是给官员们中午休息散步之地,基本上各部司的建筑都一样,实际上就是参照了大明宫六部官衙的建筑式样修建。
颜硕在内院找到了孟郊,孟郊现任贡举署员外郎,同时兼任国子学学正,相当于郭宋手下的教育部长,位高权重,他早已不是当年的落魄书生。
颜硕便把郭宋的要求给孟郊说了一遍,孟郊让茶童上茶,对颜硕笑道:“前几天我就听潘长史说起过这件事,我估摸着明年春天肯定会有科举,这下子朝廷那边要对我们跳脚了。”
颜硕苦笑道:“我听着就害怕,说得好听,叫做科考募士,这其实和科举有什么区别?你说我们要不要劝一劝殿下,把科考向后推两个月,避免和朝廷竞争。”
孟郊想了想道:“殿下怎么可能不知道,我估计他就是要和朝廷竞争,你没明白殿下的真正目的,选拔人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争取天下士族支持,他想通过科举来了解天下士族对我们的支持程度。”
颜硕连忙关上房门,低声道:“老孟,你说殿下是不是想建立新王朝,取代大唐?”
孟郊指指颜硕,又指指自己的胸膛,“这件事我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不能说破。”
颜硕点点头,又叹口气道:“我父亲临终前也是这个意思,大唐从安史之乱到今天,已经四十多年了,始终战乱不断,天子一代不如一代,大唐渐渐沉沦进黑暗,我父亲说,这个时候只有雄才大略的强势君王才能带领天下走出沉沦,他让我紧跟晋王殿下开创一番伟业,实现盛世再现。”
孟郊叹息道:“我何尝不是如此,人生一世如白马过隙,要么庸碌无为,要么奋发图强,择明主而随,能跟随晋王殿下,是你我的幸运啊!”
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颜硕连忙打开门,有从事进来送一份文书。
颜硕轻了轻嗓子,又对孟郊道:“署令说一说,明年科举我们会有哪些困难?”
“困难肯定不少,但都可以想办法解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人手和场地,主考官、监考官、考场,还有两个月的食宿,最起码十万士子涌入太原,他们住在哪里?怎么提供饭食?还有十万人的考试场地,想想就头大,问题是贡举署一共才十二人,怎么做?”
颜硕想了想道:“人员不足倒是可以想办法解决,关键是考场,实在不行就像河西招考文吏一样,搭建大营。”
孟郊苦笑一声道:“这些回头再考虑商议,但当务之急,我们得准备十几万张考试用的桌案,现在就必须开始定做,要不然到时候会来不及的。”
颜硕一惊,这确实是大问题,需要时间的,他连忙道:“你赶紧找人定做,需要多少钱,我去找潘长史申请。
.........
下午时分,潘辽匆匆来到了天策府,位于晋阳宫的天策府既是晋王官衙,同时也是晋军的最高指挥机构,还是情报机构,占地约七十亩,有数百名官员在天策府中任职。
潘辽来到郭宋的官房,分为里外三间,中间是一个小型议事堂,其中外间最大,有四十余名幕僚从事在负责处理各种文书,也分成六曹,分管不同领域,主管记室参军有两人,杜嗣业和温庭,杜嗣业负责吏、户、士三曹,温庭负责刑、兵、铠三曹,各司其责。
今天是杜嗣业当值,他见潘辽到来,连忙迎上来道:“长史找殿下吗?”
潘辽点点头,“殿下可在?”
“在的,请稍候,我去禀报!”
杜嗣业匆匆来到里间官房,郭宋正负手站在地图前,注视着关中不语,杜嗣业走到他身后小声道:“殿下,潘长史来了!”
郭宋点点头,“请他进来!”
潘辽一定是为朱泚使者的事情而来,郭宋倒想知道朱泚的态度。
不多时,潘辽走进官房,郭宋微微笑道:“长史请坐!”
潘辽的此长史已非彼长史,以前他是河西节度府长史,而现在他的正式职务是晋王府长史,相当于右相,原北庭节度府长史张谦逸则出任晋王府司马,相当于左相。
潘辽坐下道:“朱泚的特使叫做张晏,是原来的户部员外郎,现任户部尚书,人倒是很精明,感觉思路也很清晰,他主要是为三个目的,一个是责问我们没有遵守之前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其次是为战俘而来,希望我们释放战俘,第三个原因有点诡异,他要求我们不要接收关中逃亡的百姓,这三个要求都是朱泚提出的,张晏给了卑职正式交涉文书!”
说完,潘辽将一封文书呈给郭宋。
郭宋打开文书看了一遍,又问道:“那长史怎么回答他?”
“卑职给他说得很清楚,互不侵犯条约是和北唐签署的,下面落款的大唐太尉朱泚,盖的大印也是大唐宝印,现在北唐没有了,这份条约自然就没有了,张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估计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漏洞。”
郭宋笑了笑,他也想不通,这么明显的漏洞,朱泚居然没有看出来,估计朱泚本身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战俘不可能,让他们别想了。”
“卑职也给他说清楚了,战俘大多收编为晋军,他们别想要回去了。”
“对方是什么反应?”
“对方对战俘好像也不是很在意,卑职的直觉,张晏前来的真正目的是第三个要求。”
郭宋看了看文书,第三条是要求自己不要接受关中逃亡百姓,这让郭宋着实有些不解,对方为什么会提第三个要求?
........
入夜,郭宋坐在书房里给独孤立秋和薛勋写信。
郭宋的书房在玉琼阁的副阁内,玉琼阁实际上是一大一小两个楼阁,二楼有空中走廊相连,大的楼阁是玉琼阁,小楼阁叫做飞凤阁,飞凤阁只有三层,都是郭宋的书房。
郭宋坐在桌案前飞笔疾书,现在的局势十分微妙,朝廷会怎么看待他夺取关内,李适自己无法返回关中,恐怕就指望自己了,这个时候,他需要从独孤家族那里获得支持,尤其是情报方面的支持。
至于薛勋,郭宋在劝他来太原,居然被放逐去播州,他既然支持李谊,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只要李适主政,薛勋就休想再翻身,最多是看在自己的面上,调回来赋闲。
既然岳父在成都已经没有前途,那还不如来河东任职。
这时,妻子薛涛端了一盏茶进来,她放下茶盏问道:“是在给我爹爹写信吗?”
郭宋点点头,”我在劝他来河东出任潞州刺史之职,就不知道他会不会听我的劝。”
薛涛叹口气道:“我也写信劝他了,他只是说让母亲和清儿来太原,他自己却不表态,我爹爹一向很倔强,他既然选择跟随李谊流放,他就不会轻易改变立场。”
“我再劝劝他吧!实在不行,我派天策楼武士去保护他们。”
郭宋所说的他们,是指薛勋和韩滉,这两人都和他的关系特殊,郭宋不希望他们遭遇到不幸。
薛涛低声道:“我听幽兰说,独孤家族已经派飞狐卫去保护爹爹了,如果夫君再派些人就万无一失了。”
“我会安排,和这封信一起过去,他们那里实在太遥远。”
薛勋被贬黜的播州就是今天贵州遵义一带,在唐朝是极为偏远之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基本就是流放犯人之地,郭宋很担心,薛勋会不会最终还是逃不过宿命,死在播州,历史上他是病死在云南。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一名侍女在门外道:“启禀王爷,李公公派宫女前来送信,潘长史有急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