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初来贵宝地 0923【军事交流】
    对于大明军队展现出的战斗力,穆勒克等海外使臣只是震惊而已。

    西夏、高丽、日本、安南等国使者,却是集体感到一种绝望。

    平清盛此时挎着倭刀,穿着一副大明制式铠甲。

    他那1.58米的身高,放在日本已算高大魁梧,可在诸国使者队伍里却显矮小。

    平清盛能长得这么高,多亏了17岁就来大明,饮食结构改变猛蹿三厘米。

    日本人虽然很矮,但并非一直如江户时代那么矮。

    根据考古发掘的腿骨推测,中日两国同时代的身高差(以男性平均身高为例),其实也就几厘米的差别而已。

    相距最近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日本古代身高的巅峰,而中国因长期战乱持续下降,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只比日本高3厘米。

    差距最大的,却是在明代中后期。日本人的身高持续下降,中国则恢复到隋唐水平,两国男性平均身高相差11厘米。

    而到了清朝,中国人在变矮,日本人也在继续变矮……

    如果按照考古数据,此时两国男性平均身高差,仅仅只有7厘米多一点。

    但是!

    中国的有钱人,往往高于本国平均身高,一米七、一米八的比比皆是。

    而日本贵族,则因为禁止食肉(鱼肉除外),外加恪守素食以彰显身份,有很多贵族低于本国平均身高。

    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遇到日本贵族便如看猴子一样。

    平清盛的前面是西夏使者,身高175厘米。

    他的后面是高丽使者,身高166厘米。

    这货夹在中间已经够自卑了,此时被大明军威给吓到,更是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

    甚至开始怀疑整个大和民族的优劣。

    金允珪感慨道:“大明军队果然天下无敌啊。”

    他说的是高丽话,别人也听不懂,只身边副使摇头叹息。

    金允珪愈发坚定了信念,认为只有高丽并入大明,他们这些寒门小族才有出路。

    与其给高丽的世家大族当狗,还不如直接给大明皇帝当狗!

    河内经国问道:“看明白了大明的战法吗?”

    平清盛说:“看明白了。大明车阵坚不可破,我日本武士再勇猛,也不可能冲破其车阵。甚至都冲不到近处,隔很远就溃败了,那些火器太过恐怖。尤其是最后能够炸响的圆球,如果投入敌阵,没有什么军队能够保持阵型。”

    河内经国说:“孟子曰,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大明强,日本弱,两国邦交之时,我们应该懂得事大。要对大明有敬畏之心,不可轻易挑衅。先事大,再学大,才能最终变成大。”

    平清盛苦笑:“国内贵族,只知道享乐。他们或许晓得事大,却不会真正去学大。”

    几支禁军渐渐撤到外围,开始进行常规比试。

    先竖起靶子,火铳兵排队射击,三段击同样威力十足。

    接着又有其他兵种,抛弃战车结阵厮杀,用卸下锋锐的武器蘸石灰判断胜负。

    这些是在模拟大雨天气,又或者雨后泥泞地带,不能依托战车,或者不用火器作战。

    “军校学生,诸国使者,也可以上场展露武艺。”朱铭下令道。

    命令传出,军校学生皆跃跃欲试。

    忽地,一个少年骑马奔至空地,手持长枪呼喊:“谁来与我一战?”

    朱铭见状,不由好笑。

    那个少年,正是十七岁的豫王朱康。

    平清盛却不认得什么豫王,他现在正处于自我怀疑阶段,迫切想要通过战斗来找回信心。

    “我来战你!”平清盛冲出去。

    虽然朱康人高马大,但毕竟只是军校学生。

    而平清盛自负勇武,他不敢跟大明将士单挑,却也不怕一个学生少年。

    一個兵部吏员迎上来,对平清盛说道:“请使者去挑选战马和兵器。”

    有杂交培育的优良战马,肩高普遍超过一米四。

    但平清盛尝试了一下,这玩意儿太高他骑不惯,最终挑了一匹肩高一米三的。即便如此,也比他在日本骑的战马要高得多。

    至于骑兵长枪,有丈六、丈二、一丈、八尺等不同型号,长度分别为5米、3.8米、3.2米、2.5米。

    宋代的丈二,就是汉代的丈八。

    超过这个长度,在汉代几乎就能称为马槊了,当然具体形制肯定跟长枪不同。

    南北朝之后的称呼很混乱,枪、矛、槊等长兵器往往杂称,就连步战长枪都能称为步槊。也不晓得是否因为听起来威风。

    平清盛当然不敢选5米骑枪,他拿起一杆3.8米长的,挥舞几下还是觉得不顺手。

    最终,他选了一杆3.2米长的。

    朱康却是用的3.8米骑枪,他还暂时用不惯5米那种。

    甚至可以说,整个大明几十万军队,能用5米骑枪者屈指可数。当初金国的合扎猛安,制式骑枪也只有3.8米。

    朱康骑马伫立,静静等待。

    平清盛却是先熟悉战马和武器,纵马来回奔驰,时不时的挥舞长枪。

    两人的枪头都已卸掉,装上同长度的木制圆头,并且用蘸了石灰的麻布包裹。

    “咚咚咚咚!”

    战鼓敲响,两骑相对。

    穆勒克忍不住离开使者队伍,走到更近处仔细观察。

    他发现大明这边的骑兵厮杀,跟中东地区的风格比较类似,而不是十字军那种傻乎乎的夹枪冲锋。

    当然,中东骑兵也有被夹枪冲锋恶心到,周边邦国都在进行专门的破解训练。

    朱康手持长枪打马加速,根本没把平清盛放在眼里。

    二人的战马接近,马首交错,平行距离约两米多,各自向对方递出长枪。

    “啪!”

    枪杆相接。

    朱康的骑枪前端轻微抖动起来,接着顺势一搅,平清盛的长枪竟然拿不稳了。

    平清盛也不知道咋回事,只觉得枪杆传来巨力,而且那力道还在旋转震荡,差一点就被搞得兵器脱手。

    继而,胸口一阵剧痛传来,平清盛稀里糊涂被打落马下。

    朱康勒马减速,掉转马头回来说:“你真练过枪术?怕是连大明轻骑都打不过。”

    平清盛被摔得全身剧痛,梦游一般被拖到场边。

    他当然没有练过枪术,因为平安时代的日本,根本就没有马战长枪,只有步战使用的矛和铤。

    骑马武士也不装备长枪,远程用弓箭,近战用刀砍,还起个名字叫“马弓道”。

    日本骑兵用长枪作战,还得再发展几百年,随着战争烈度不断提升才出现。

    平清盛习练过步战矛术,打遍平安京无敌手。

    他觉得不过尔尔,无非骑马用矛而已。结果真打起来,力道都使不出来,差点直接被打落兵器。

    河内经国走过来:“看来你要学的,不仅是大明的用兵韬略,还有中国的那些武技啊。”

    平清盛捂着剧痛的胸口,疼得似乎骨头都断了:“大明的这种骑兵战法,我觉得可以叫做‘马枪道’,比日本的‘马弓道’更胜一筹。我如果学会了这种战法,再传授给麾下的骑马武士,一定能轻松扫荡各个郡国!”

    “那你就努力吧。”河内经国笑道。

    平清盛说:“请给我一笔金银,我要在大明拜师,找个已经退伍的大明骑兵学习武艺!”

    场中比试还在继续。

    这次是来自朱罗和锡兰的使团武官,在那儿捉对步战厮杀。

    两国属于世仇。

    锡兰曾被朱罗给灭国,朱罗也长期遭受锡兰劫掠。

    他们比着比着就开始真打,武器不断砸在盾牌上,持盾的左手震得虎口开裂。

    最后锡兰武官更胜一筹,一锤子把朱罗武官砸得肩膀骨折。

    朱铭笑道:“赏赐胜者一匹丝绸。败者好生医治,赐其一块银元以做勉励。”

    锡兰武官得到丝绸,顿时更加得意,以锤击盾耀武扬威。

    旁边朱罗武官讥讽道:“神气什么?先被我们灭国,又被大明迁都到海边。你就算把我们全打赢,锡兰国王也不过是傀儡。”

    锡兰武官大怒,抡起锤子就冲过去。

    大明将士连忙拦住,双方隔空叫骂不休。

    很快,塞尔柱和法蒂玛武官也开始比试。

    前者是苏丹的近卫军将领,后者是哈里发的马穆鲁克将领,他们作战时都属于重骑兵。

    波斯与埃及大战!

    朱铭对此颇感兴趣,甚至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

    这两个国家的重骑兵装备,似乎不如大明与金国,甲胄只比大明的骁骑兵更精良些。

    彼此出枪都是错马斜刺,不搞欧洲那种夹枪冲锋。

    刚开始两汇合还在冲刺,打着打着就不冲了,各自骑马小范围互相绕圈,长枪交错不断的进行攻击。

    张广道挨过来说:“这两国的骑战之法,跟我们的骁骑兵很像,就连武器都大同小异。倒是他们腰间的弯刀有些意思,袭杀轻甲步兵应该非常好用。”

    朱铭说道:“田猎结束之后,可以跟各国武官交流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好生发觉他们的长处。”

    “是!”张广道拱手退开。

    “嘭!”

    场上的法蒂玛武官,已经被击落马背。

    二人武艺大致相当,但塞尔柱武官常年打仗,手里不知有多少条人命。

    而法蒂玛武官,已经很久没上战场,被十字军占领的疆土都不敢去夺回。此时比试武艺,从气势上他就输了。

    一直到黄昏时分,朱铭才宣布道:“今日至此。明天开始狩猎,看哪国捕获的猎物最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