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170章:关中风云
    第四个重要决策,就是李儒对战曹操的一次“谋划”,董卓要迁都长安,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各方诸侯都在后面追杀,董卓也心急如焚。

    这时候,李儒向董卓提议,咱们不能只这样跑,也要在路上设下伏兵,作出反击,这样才能为西迁长安提供安全保障。

    于是董卓听从了李儒的建议,在荥阳外设下伏兵,没过多久,曹操就“中招”了。

    徐荣趁着曹操出其不意,杀得他丢盔卸甲,最终失败而归,若没有李儒的谋划,董卓还不一定能活到什么时候。

    此外还有很多细节,也体现了李儒的智慧,例如在新《三国演义》中有个桥段,就将李儒的敏锐与聪慧展现得非常极致。

    董卓以让貂蝉做贵妃为由,将貂蝉抬到自己的居所,第二天吕布知道了这件事,怒火和悲伤交织,情绪失控,正好被李儒撞见。

    李儒最初不知晓吕布和貂蝉的这层关系,看到吕布那么激动,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吕布说:

    “在下与貂蝉,早已定情!”

    这时候,李儒的表情就已经变得略显沉重,李儒试图劝说吕布:

    “将军你如今身居高位,天下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何必执着貂蝉一个?”

    吕布并没有被劝到,反而更加悲愤:

    “她是我的命根子!”

    李儒听后,表情更加沉重,试探性地问吕布:

    “奉先,我且问你,若你得不到貂蝉,你当如何?”

    吕布放言:

    “我绝不罢休!”

    简短的一次谈话,让李儒深切地感受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于是他紧接着去向董卓进言,让董卓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一个女人而丧失一名猛将,并提议董卓:将貂蝉赏赐给吕布。

    董卓对于李儒的建议,一向是听从且采纳的,听到李儒之言,董卓也放下了那颗“色心”,决定照他说的做。

    但是,他在做之前,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问了貂蝉的意见,他问貂蝉,愿不愿意跟随吕布,一生恩爱相随?

    可是貂蝉的到来,就是为了使美人计和离间计,貂蝉一番梨花带雨,哭诉董卓嫌弃她不要她,把她当成一个物件随便赏给别人。

    这下好了,董卓本来心里就不舍得,一听美人哭,就更不想将貂蝉送给吕布了,这件事,也为后来吕布杀死董卓埋下最直接的种子。

    对于冉闵的种种表现,在白无尘的盘点视频中,李儒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不是一个明主,但眼下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暂时托庇于冉闵帐下。

    冉闵性格多疑反复无常,“狼性”十足而理性不足,刚愎自负,拒纳忠言,行事暴烈,性情残狠,对进言不合己意的大臣,杀戮太过操切。

    李儒侍奉冉闵,比侍奉董卓更加战战兢兢,毕竟冉闵是个一言不合就会动刀子的人,能用拳头绝不会用嘴说话。

    在李儒的策划之下,郭汜、樊稠、张济等董卓帐下的老班底,本来就有一些矛盾,只是在冉闵的压力下暂时联合,很快就被李儒分而化之。

    在李儒的挑拨下,郭汜与樊稠反目,待樊稠被郭汜杀死后,冉闵出兵击败郭汜,收编了他和樊稠的人马。

    眼看大势已去,张济等人只能向冉闵投降,冉闵的势力一下子激增,成了一方大诸侯,强求汉献帝封自己为大将军,彻底凌驾于三公之上。

    贾诩先投段煨,被段煨猜忌之后,又投靠了张济和张绣叔侄,眼看张济和张绣投靠冉闵,贾诩提前离开了关中,一路来到了关东。

    冀州安定下来之后,天下有志之士都看到了公孙越的实力,再加上公孙越发布的求贤令,一时间四方云动,纷纷涌向了北平城。

    而第一个做出响应的则是河内郡司马家,司马朗带着几个幼弟,辗转来到了北平城,直接到招贤馆去应聘。

    得知司马朗前来投效,公孙越对其进行了接见,考察一番之后非常满意,让其做了将军府掾属,留在狄仁杰的身边历练一二,等成熟以后再重用。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司马防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

    “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

    司马防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

    “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

    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十二岁时,司马朗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回答说:

    “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

    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

    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 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董卓进入洛阳,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其父司马防正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看到战乱四起,就决定让年仅20岁的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躲避战乱。

    这时,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被抓住去见董卓,董卓质问他为何要背叛?司马朗毫无惧色,直言不讳地回答:

    “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

    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逃亡流窜。

    虽然您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并以重刑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有所借鉴。”

    董卓被司马朗说得只有点头的份,而他也成功地赢得了回旋的余地,带着家人逃回了家乡,从而免遭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