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卷 燕云十六州 第222章 一僧一道一俗
    萧干数次挥军攻打涿州,却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

    正在萧干无计可施之际,辽营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萧太后失踪了。

    也并非没有线索,在萧太后的营帐中留下了一张字条。

    「辽本蛮夷,趁华夏内乱,女干佞当道之际,侥幸得到燕云十六州.

    百载岁月,转瞬即逝。

    而今光耀神州,华夏大兴,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辽人欠下华夏的债,是时候还了。

    辽人气数已尽,早晚大祸临头,早点还债,了结因果,败亡之时,也不至于太过凄凉。

    而今,我只是收一点利息,想救萧太后,请将一万两黄金送到莲花山。

    提醒一句,莲花山乃清静圣地,容不得大军踏足。

    如果有大军压境,我也只能撕票遁走了。」

    看到留言,萧干陷入沉默之中,这可能是一个陷阱。

    可是,以萧干现在的处境,却又不得不救萧太后。

    萧干是辽朝奚族大臣,一度出任奚六部大王。先后参与平定辽朝的几次内乱。

    天庆九年(1119年),金军攻陷辽国上京。

    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攻陷中京。

    至此,辽国三分之二疆土沦陷于金国。

    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天祚帝仍然执迷不悟,听信后族萧奉先的谗言,将皇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及其生母文妃萧瑟瑟杀死。

    耶律敖卢斡的姨父耶律余睹听说晋王及其生母文妃萧瑟瑟被杀死,不禁大怒,举兵反叛,归顺金国,并

    率兵攻打辽国燕京。

    当时,天祚帝身居燕京,闻报后心惊胆战,急忙向居庸关逃窜。

    完颜阿骨打率军穷追猛打,慌乱之中,天祚帝逃入夹山躲避。

    同年三月,天祚帝逃匿夹山之后,萧干和耶律大石等辽国群臣及汉官们,一致谋立耶律淳为皇帝。

    还让府衙百官、诸军、僧道、父老乡亲等一万多人,到耶律淳府前,劝说耶律淳登基。

    耶律淳则假模假式的推辞。

    最后,耶律淳堂而皇之地即位,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史称「北辽」。

    因为拥立有功,萧干被任命为知北院枢密事,兼诸军都统。

    耶律淳当上皇帝后,将天祚帝降封为湘阴王;并派遣使者向金国奏表,请求将北辽纳为金国的附属国。

    建福元年(1122年)六月,病中的耶律淳突然得知,天祚帝会集五万精锐骑兵,准备八月从夹山进入燕京。

    耶律淳大为震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耶律淳说:「倘若天祚帝来到燕京,我只有一死,没脸再见天祚帝。」

    没想到,进军途中,天祚帝的人马被金军打败。

    天祚帝尚未来到燕京之前,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时年六十岁的耶律淳便病故,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燕京西部的香山永安陵。

    耶律淳临终前吩咐:迎立天祚帝第五子、秦王耶律定继位;汉官李处温等大臣辅佐;妃子萧普贤女为太后,主持军国大

    事。

    耶律大石和萧干在耶律淳病危之际,就已经控制大局,否决掉耶律淳把后事托付给汉人李处温的遗命,拥立淳妻皇后萧普贤女临朝称制,改元德兴。

    为了巩固萧太后的统治,耶律大石和萧干铲除李处温一派,并向整个汉人势力圈搞扩散株连。

    萧干搭上了萧太后这条船,眼看着就要扶摇直上,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如果萧太后这条船沉

    了,萧干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坐大,耶律家的后人肯定会趁势而起,另立新帝。

    为了前途,将来,为了荣华富贵,萧干必须要救出萧太后。

    萧干明面上派出部下耶律阿古哲,带领十余位精兵,往莲花山而去,暗地里派出数十位密探潜入莲花山,随时准备见机行事。

    不多时,耶律阿古哲等人来到莲花山下,却见到一颗参天大树正横亘在路中间,挡住了去路。

    树是菩提树,被一股祥和的气息笼罩,散发着淡淡的瑞霞,让人浑身舒泰,如沐春风,暖洋洋,肉身像是在接受洗礼。

    在树下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口中念着晦涩难懂的经文。

    耶律阿古哲也是觉醒者,他虽然听不懂老僧念的经文,却知道老僧念的是什么,那是道。

    菩提树下的老僧不是一般人,耶律阿古哲不敢造次,恭身一礼,道:

    「大师,我们想进莲花山,还请大师指点一条明路。」

    「阿弥陀佛!」

    老僧喧了一声佛号,

    缓缓地眼开了眼睛,道:

    「此山太过凶险,为免有人误入,送了性命。老衲以菩提树拦路,也是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耶律阿古哲多年征战沙场,马裹革尸,早已将生死置诸度外。

    闻言,哈哈大笑,道:

    「多谢大师好意,太后有难,就算前面是龙潭虎穴,我们也要闯一闯。」

    老僧轻轻一叹,道:

    「上山之路异常凶险,你们如果只走大路,不往山中乱闯,或许可以逢凶化吉。」

    话毕,老僧挥了挥手中的拂尘,菩提瞬间变得虚幻,消失于虚空中,一条登山之路,呈现在众人面前。

    「原来是幻境,装神扮鬼,如果在平时,肯定揭穿你的鬼把戏,现在有使命在身,救太后要紧,就不和你计较了。」

    耶律阿古哲暗中对老僧心生轻视之心,只是冷哼一声,没有多说什么,带领十余位精兵,往山上而去。

    走了一段路后,山势比较平缓,耶律阿古哲道:

    「这秃驴让我们走大路,路上肯定有埋伏,我们偏要往山里走。」

    为了谨慎起见,耶律阿古哲让一位士兵先行探路。

    却不料,那位士兵刚走进树林中,就传来一场惨叫声,人就凭空消失了。

    耶律阿古哲大惊,知道老僧没有说谎,树林中真的有古怪,身边只有十余名精兵,不敢冒险,老老实实地走大路。

    转过一道弯,一个凉亭映入眼帘,亭中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

    道,手持一卷经书,正在念: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耶律阿古哲觉得这老道有古怪,此行只为救人,不想节外生枝,没有理会,带领士卒往山上走。

    却不料,每走一段路,又见一个凉亭,还是那个老道,还在那儿念《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耶律阿古哲不知道老道为什么到了前面,相信路有尽头,只是不理会,继续往前走。

    一行人走了半个时辰,凉亭和老道不停出现,路却没有尽头。

    一个时辰过去了,耶律阿古哲认输了,问道:

    「敢

    问道长,上莲花山的路怎么走?」

    老道叹道:

    「路就在前面,何必再走?再怎么走,也是没有路。

    辽人气数已尽,何必再做无谓挣扎?」

    耶律阿古哲知道老道不是普通人,不敢得罪,正事要紧,不想节外生枝,没有接话,只是说道:

    「多谢道长指路。」

    话毕,耶律阿古哲带着十余名精兵,往山上而去,这一次,凉亭和老道没有再出现。

    在路的尽头,有一个荷花池。

    荷花池旁边有一个石桌。

    石桌旁,有一个面容粗犷,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正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在石桌不远处,有一个石柱,而萧太后被绑

    在石柱上。

    耶律阿古哲面色一沉,所谓君辱臣死,见到萧太后受辱,不禁大怒,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救萧太后,必须要让敌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