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十五年(562年)五月二十八日,乘载着元善见夫妻的马车驶过河桥。
车厢中,高家大姐神色黯然,她双目浮肿,脸有泪痕,显然是刚哭过一场。
时年三十九岁的元善见握紧了妻子的手,安慰道: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太后虽崩,亦可与高王为伴。”
高家大姐伤感道:
“我随夫君施药救人,也见惯了生离死别,只是如今发生在自己身上,又如何能够释怀。”
说罢,又纠正道:
“你去了洛阳,不能再称高王,当尊呼太祖武皇帝。”
元善见摇头道:
“也许你父亲更愿意被称作高王,成全忠义之名。”
高家大姐似乎是生了气,她瞪了一眼元善见:
“阿兄能容我家,已经是皇恩浩荡,你我都应该心存感激!”
说着,语气又软了下来:
“就当是为了怀仁,这种话以后莫要再提。”
“我也不是心怀怨意,只是有感而发。”
元善见叹息道,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了张师齐所著《大齐创业实录》,津津有味地当看了起来。
书中详细记述高家父子起兵创业的全过程,其中高欢几乎被塑造成了忠义的化身。
就连起兵反抗尔朱氏,都是高澄故意使计,抢夺尔朱荣遗孀三百匹战马,逼得高欢与尔朱氏决裂。
至于小高王,那更是举世无双的大孝子,据张师齐所著,高澄为世子时,每至晋阳,侍奉其父无微不至,甚至亲自为高欢洗涤夜壶。
元善见正巧读到高澄孝父的章节,忍不住笑出了声,高家大姐好奇不已,伸长了脖子看了几眼,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阿兄是真敢说,那张师齐也是真敢写。”
自从得知太后娄昭君的死讯,妻子整日愁容满面,懊悔五年前就应该在洛阳多陪伴母亲一些时日。
如今好不容易见了她脸上的笑容,这让一直担心妻子身体的元善见跟着松了一口气。
马车停靠在建春门,掀开门帘,元善见夫妇就望见了身穿孝服的儿子元怀仁以及儿媳南平公主。
南平公主怀中还抱着一名男婴,正是二人元善见夫妇的孙儿。
这位南平公主并非高澄之女,而是他族兄高永乐的独女,因与元怀仁年纪相仿,高澄便在昭德五年,也就是十年前将高氏收为义女,赐以南平公主封号,为外甥赐婚。
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孙儿,高家大姐心中的伤感也冲淡了许多,她将行礼的儿子、儿媳扶起,从儿媳手中接过了襁褓,看着酣睡的孙儿,高家大姐感觉整颗心都要化开了。
“让我也抱抱。”
元善见瞧妻子抱了孙儿就不肯撒手,在一旁着急道。
元怀仁见父母只记挂着孙儿,不得不提醒道:
“父亲、母亲,还是先入宫吧。”
“对!正事要紧。”
高家大姐这才反应过来,今日是给母亲奔丧的。
她让儿子、儿媳也一并坐上马车入城。
车厢中,高家大姐问道:
“你二舅如今身子好些了吗?”
此前高澄禁止高洋滥饮,耍不了酒疯,高洋倒也像个正常人了。
但平日里总还是要喝几杯,在女色上,更是不知节制,去年中风,已然瘫在了床上。
元怀仁摇头道:
“还是不见好转,就连孙御医也束手无策,好在有阿恒照顾饮食起居,无微不至,圣人前段时间还过府探视过,称赞阿恒孝父,与他少年时相当。”
说罢,车上四人尽皆忍俊不禁,就连高家大姐怀中刚刚醒来的孙儿,也在‘咿呀,咿呀。’
高家大姐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容,这才训斥道:
“你怎能妄议圣人!”
元怀仁赶紧住了嘴,倒是高澄义女南平公主劝解道:
“母亲无需担忧,宫里的妃嫔也在拿这件事情说笑,上个月,妃嫔们拿《大齐创业实录》中孝父的章节取笑圣人,可把圣人给气恼了...”
说到一半,南平公主只顾着自己偷笑,可把好奇的高家大姐给急坏了:
“之后如何?阿兄惩治了她们?”
元怀仁强忍着笑,接话道:
“圣人宽宏大量,又怎么会为了这点小事惩治妃嫔,只是脸上挂不住,负气离宫,在瑶光寺住了三天,才被崔相给劝回了宫。”
高家大姐笑道:
“他那哪是负气离宫,分明是找借口去瑶光寺玩乐。”
三人都为高澄趣事发笑的时候,只有元善见听见元怀仁口称崔相,被感觉到背后一阵寒意。
崔相便是如今的尚书令崔季舒,当初被他殴打,着实给元善见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这么多年过去了,提起崔季舒的名字,元善见还会不自觉的打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