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溪也想过,为什么同样是张郃指挥的大军,前后差别会这么大。
想来想去,张溪觉得大概率是两种可能。
一种,是张郃故意在示弱,骄敌之心,引诱我军主动出击,然后设伏重创我军。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张郃可不是什么善茬,征战经验丰富不说,本身也是智勇双全之辈。
另一种.那就是张郃旧病复发,又开始摆烂了。
这种可能性同样不小。
就张溪知道的张郃,如果是大兵团联合作战,张郃往往会跟神隐一样的毫无存在感,不管是在曹操麾下平定河北,还是在夏侯渊麾下平定西羌,又或者是汉中之战时,张郃从来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
反倒是单独领军的时候,张郃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比如汉中之战,在夏侯渊兵败身死后被推举为全军主帅,他就能收拢残兵固守,挡住了刘备的乘胜追击;又比如在历史上日夜奔袭三百余里,在街亭把马谡按在地上摩擦,逼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得不惨淡收场。
张郃这个人,不是没能力,但他这个人的毛病同样也不小,看不到好处的时候,坚决不会冒险,更不会尽自己的全力。
因此,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但现在上邽的主将是曹仁,接下来排第二的是曹洪,之后才是他张郃和郭淮比一下谁排第三.这种情况下,张溪觉得吧,张郃摆烂的可能性比设伏的可能性更大。
张溪想要出兵尝试反击的原因也就在这里如果张郃真的是在摆烂,那击破曹军略阳一线的进攻,把战线反推到上邽一线,对刘备军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一旦让张溪领兵靠近上邽,那么张溪就可以尝试用投石车攻城了,张溪相信,面对那样的情况,曹仁根本没有心思继续跟张飞,刘备的防线对峙,肯定会收缩兵力,试图把张溪赶离上邽的。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战场就能调动起来,张飞和刘备指挥的两条战线士卒也跟随进兵到上邽的话,那曹仁就会陷入到顾此失彼的境地中。
收获远大于付出的情况下,张溪还是愿意冒险尝试一下的。
当然,也不能把张郃小瞧了,毕竟也有可能是张郃在主动吸引张溪出兵进攻,所以该做的准备,张溪还是做的。
整个略阳一线,张溪手下有两万五千士卒,其中两万人分布在各地驻防,还有五千人实在放不下,张溪就给安排在了街亭驻守现在,张溪把这五千人给调了过来,充当总预备队。
如果张郃真的是设伏吸引张溪主动出击,那么这五千预备队,可以在关键的时候破开张郃的埋伏,接应大军退回来,不至于损失太大。
如果张郃就是纯粹摆烂,那这五千人就暂时不动,权当是做了一次野外行军训练就是了。
做好应对措施后,张溪在某天曹军发动进攻失败,稀稀拉拉的往回撤时,突然挥动军旗,略阳一线的刘备军,在陈式,吴懿,吴班三人的带领下,全线反击。
而曹军对此,显然是有些措手不及.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上午进攻,下午撤回的进攻节奏,又没有人专门指挥,自然没有防备敌军突然的反击。
只是一次冲击,刘备军就已经咬住了曹军后退的尾巴,最能打的吴懿甚至领兵突入曹军阵中,在曹军中撕开了一道口子,直奔张郃的中军营帐去了。
这个进展速度,别说张溪吓了一跳,就是张郃也吓的不轻。
虽说是摆烂,但张郃求的是无功亦无过.这要是让刘备军闯入自己的中军,把自己中军逼退从而导致防线崩溃,那张郃也是逃不脱战败的追责的。
摆烂归摆烂,张郃可不喜欢自己遭遇大败。
这时候的张郃终于是奋发了一把,让中军留守的士卒前突,挡住吴懿的突击部队,同时开始下令收拢败兵,尽量向中军靠拢,试图围歼吴懿这支过于突前的部队。
张溪自然也发现了吴懿有些过于突前,但既然已经突入了敌军中军,张溪也不可能说现在就把吴懿给叫回来。
再加上现在战场上的曹军一片慌乱,要收拢也需要时间.张溪稍微思索了一下,一咬牙,下令让陈式和吴班继续加强进攻,从曹军其他方向撕开口子,杀入中军。
现在的战场上,曹军处在撤退遇袭的慌乱时刻,张郃虽然指挥中军挡住了吴懿,但如果吴班和陈式能从其他方向突破外围曹军的拦截,也闯入中军区域,那张郃就必须分兵去抵挡.一旦挡不住,那张郃的败局就定了。
至于正面的吴懿可能遇到的包围圈,张溪也随时握着五千人的预备队,打算随时投入战斗,不管是加强吴懿方向的进攻,还是去把吴懿接应出来,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现在,就看战场形势的发展了。
到了这个地步,张郃终于不再摆烂了再摆烂就彻底战败了。
张郃拿出了自己的全部本事,稳坐中军帐,居中调度,先指挥中军全力抵挡刘备军三路的攻势,同时又收拢曹军撤退下来的士卒,命令他们绕道去后军,在后军重新组织阵型,形成预备队,在需要的时候重新投入战场,稳住阵线。
给张溪也看的一愣一愣的这个张郃,居然真的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一己之力的调度就稳住了防线,没有给刘备的三路进攻大军任何可乘之机。
不得不说,张郃真不愧是天下名将。
张溪看看眼前有些僵持不下的局势,再看看张郃后军即将完成集结的大部分溃兵,稍微思考了一下,做出了决断。
投入手上的五千预备队。
事实上,这时候张溪投入预备队,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加强吴懿的正面强攻,争取让吴懿突入中军,直取张郃。
只要能逼得张郃后撤,那么曹军在略阳的防线就会土崩瓦解,再要重整阵线,就不太可能了。
另一个,是作为迎接断后部队,接应吴懿军撤退。
现在后撤,刘备军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曹军在一开始的溃散中损失颇大,不管是阵亡的,还是溃散逃亡的士卒都不在少数,刘备军已经算是获胜了,这时候收兵也不亏。
张溪这个人吧,说好听点是小心谨慎,说不好听点就是有点疑神疑鬼张溪选择了第二种,派出预备队负责断后,同时下令全军后撤,撤回防线重新据守。
因为张溪总觉得吧,就算让吴懿领军真的闯到张郃面前,以张郃的武艺和作战指挥风格,你也不见得能正面击败张郃。
万一张郃还有什么后手,或者说张郃正面击败了吴懿的前军,把吴懿重新赶出来的话.那时候张溪手里可没有足够的预备队使用了,再下令撤退,反而可能会面临张郃的反杀。
所以,张溪觉得,保险起见,还是见好就收为好。
只是张溪这么做,不仅让吴懿等己方将军有所不满,连张郃都暗自松了口气。
吴懿等己方将军是觉得,自己这边只要稍微加把劲,应该就能突破曹军的中军防线,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就能彻底击破魏军,甚至生擒张郃也有可能。
这种情况下退兵,吴懿等人当然不甘心,眼见到手的大功就这么飞走了。
至于张郃嘛.张郃是真心松了一口气。
张郃真的没有什么后手了,如果吴懿真的突进中军帐,那么张郃能做的,大概就是亲自带兵冲杀,挡住吴懿,给后军集结拖延时间,胜负只在五五之间而已。
万幸张溪选择了退兵,并没有强攻,这样张郃还有机会收拢剩下的士卒,把损失降到最低。
但即使如此,这一天的出战,曹军伤亡也高达两千余人,已经算是非常大的损失了。
张郃也不由的感慨,后生果然可畏,稍不留意,就容易酿成大祸还好自己应对得当,否则防线一旦崩溃,就不是两千余人的伤亡能挡住的了。
虽然张郃这么想,觉得自己做的还行,但貌似曹仁并不这么想.在曹仁看来,张郃指挥的略阳一线守军简直打的跟狗屎一样。
前期迟迟不进兵,贻误战机,后期虽然进兵却指挥不利,导致士卒损失惨重.曹仁没当场治罪,都算是看在张郃是曹魏老臣的份上了。
再加上渭水迟迟不化冻,从渭水沿岸运送粮草到上邽的难度又不小,曹军的后勤压力越来越大曹仁真的有点撑不下去了。
因此,曹仁不放心之下,派出了亲弟弟曹洪,前往略阳一线,取代张郃成为略眼一线的进攻指挥官,把张郃降为曹洪的副将。
这下好了,张郃彻底开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