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论战
    众人定睛看时,见到发话的人却是杨修。

    有些人暗自发笑,心道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这是憋不住,又跳出来表现了?

    而且在场这么多老人没说话,轮得到你一个小小主簿表现?

    上次妄自揣测曹操心思,还没给你教训吗?

    当即有人出声道:“如今邺城乃是中原第一紧要处,即使将所有兵力投入冀州,都不嫌多,这时候还分兵,岂不是让晋军各个击破?”

    面对质疑,杨修正色道:“非也,兵法云,一奇一正之谓道,奇正不测之谓神,堂堂正正对战固然是王道,但兵无常势,善用惑敌之策,也有助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想问诸位,相较于明公,凶虎的长处在于何处?”

    众人多有不屑,心道就会卖关子,用得着你来考较我们?

    谁不知道你心思,万一我们说错,你便会在明公面前讽刺打压我们吧?

    有这种想法的,多是颍川系士人,盖因世子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双方都在明争暗斗,互相拆台,杨修作为明牌支持曹植的主力,如今抛出一个意义不明的问题,自然会让对立支持曹丕的官员们心生警惕。

    而且这个问题绝对是有坑的,凶虎高于曹操的地方,真若说了出来,难道不会惹曹操不高兴吗?

    所以杨修这话问出来后,将堂上的人说也不是,不说也尴尬,场面马上僵住了。

    当即有人冷哼道:“明公乃是天下雄才,小小凶虎,岂能比之?”

    “杨主簿妄自菲薄,非议主公,该当何罪?”

    众人定睛一看,见发话的乃是杜袭。

    杜袭是颍川是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也是颍川派的得力干将。

    平心而论,杨修平时为什么敢那么跳,是因为杨家和袁氏一样同为四世三公,甚至三公比袁氏还多一個,在汉末这种极为看重家世背景的时代,杨修作为曹植派的喉舌出来说话,别人要其对抗,多少是有些底气不足的。

    颍川派作为应对,弄出来的急先锋,却是家世一般的杜袭。

    杜家自然不如杨家背景深厚,但杜家有一点很出名,就是杜袭的曾祖和祖父,都以脾气刚正不阿出名。

    这说白了就是脾气臭,喜欢顶撞人,尤其是杜袭祖父杜根,是个狠人。

    他曾公开反对邓太后摄政被下令当庭仗杀,尸体弃于东门,但杜根没被当场打死,苏醒过来只得装死,邓太后派人来检查时,杜根一动不动躺了三天,身上创伤化脓,眼眶生了蛆,太后以为他死透了,不再管他,杜根才得以逃脱。

    之后邓氏倒台,汉安帝昭告天下为杜根平反,才发现杜根没四,自此杜根名声大噪,成为不畏强权的士族楷模。

    有了这样的家族名声,加上杜袭本身也有才能,所以理所当然被捧为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之后杜袭投靠曹操,便成了颍川派中极为活跃的角色。

    如今他站出来公然对抗杨修,也是依靠家学渊源,凸显自己刚直的一面,他这话一出,颍川派中有些人心里暗暗叫好,心道有场好戏看了。

    但包括钟繇荀攸在内,却是微微皱眉,在他们看来,杜袭不看场合,做的有些过了。

    现在是曹操征求众人想法,抵御最大最危险的外敌凶虎的时候,而杜袭的用意一眼可明,便是为了争夺世子造势,这是内部私事,大敌当前不一致对外,这合适吗?

    看杨修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早就料算到了这种事情,对方挖了坑,你杜袭就往里跳,脑子呢?

    属下心里想什么,最为明白的就是魏王,你们颍川派这些个小丑行径,他看在眼里,会对颍川派怎么想?

    荀攸当即对身边另外一人使了个颜色,那人会意,出列道:“杨主簿这个问题提的极好。”

    “这是此战之关键,杨主簿一言切中要害,不亏有谋主之才。”

    这就是连讽刺带捧杀了,众人看时,见说话的是同为颍川四大名士的赵俨。

    赵俨自幼熟读经史,观察敏锐,性格练达,他如今开口称赞曹植派,场上的颍川派都是若有所思,一时间安静下来。

    赵俨却是一副胸怀坦荡的样子,侃侃而谈起来。

    “在俨看来,凶虎所长者,一是其兵士多为北地出身,性格残忍,战阵凶悍,不易对付。”

    “二是幽并富产盐铁,兵甲器械充足。”

    “三是其商路众多,财货粮食储备富余,可以长期顽抗。”

    “此三者虽有些麻烦,但皆是歪门邪道,掩盖不了其反贼的身份,如今大王匡扶汉室,奉诏讨逆,凶虎虽狠,但迟早会败于大义名分之下。”

    众人听了,纷纷出言赞同,杨修见了,心中叹息一声,心道颍川派果然是能人辈出,自己有意歪的坑,对方轻轻跳过,完全没有上当。

    而且颍川四大名士中,杜袭赵俨还算是其中比较一般的,另外两个是辛毗陈群,那才是大麻烦,而且除了四大名士,颍川派人才济济,几乎都站到了曹丕那一边。

    而相比之下,自己这边的曹植派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杨修出声道:“赵司空掾说的没错,凶虎最麻烦的地方,在于其储备极多的粮食辎重。”

    “补给乃是一等一重要的事情,若不限制凶虎的这个长处,我们在冀州的大军,很有可能会先于凶虎断粮,那时候就麻烦了。”

    众人神色凝重,杨修说到了点子上,两军正面对战,在双方都不犯大错误的前提下,坚持更久的一方,自然更有可能取得胜利。

    而在这点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营这边自然是不如袁熙的,曹操这几年在关中兖州涸泽而渔,为了攻取一地,时常征发大军,虽然最后都取得了胜利,但花费的财货粮食,是个极为可怕的数字。

    反而袁熙那边,似乎很注重曹营士人不屑为之的商业,而且这几年打仗动用的兵力远比曹操要少,储备底蕴自然要比曹营深得多。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付袁熙这种对手,是不能打消耗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所有的优势兵力,在短时间内一决胜负。

    曹操也是这么做的,如今曹营投入的兵力,算上还没赶到战场,亦或刚被征发兵役的,将会超过了二十万之数!

    这么多兵力,当然是要速战速决的,但曹营这边怎么也没有想到,从来不暴兵的袁熙,这次确实上来就拿出了和曹营相若的兵力对抗。

    这无疑是早就做好了打长期战的准备,压力便来到了曹操一方,因为维持如此多的兵力,曹操是耗不起的。

    所以曹营现在倒挺乐意和袁熙对攻填人头进去,双方兵力对耗,曹营也能减少些许压力,但这治标不治本,因为袁熙军也在死兵,他本来储备就比曹操多,怎么算也比曹营坚持的久。

    而杨修就是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直接当堂指了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至今没有说话的原因,因为这确实说中了他的心病。

    颍川派此时也反应过来,杨修明面上还真就在就事论事,差点把众人绕到坑里去!

    于是众人当即纷纷出言附和,同时很多人心里微微做酸,这倒让杨修一派抢到了先机!

    杨修趁势道:“所以要取得胜机,就必须要要凶虎的补给线切断,下官以为,其最紧要处,当属青州!”

    “青州尤其是黄县码头,依靠起水运线路,转运来自青徐江淮的粮食军器,占了凶虎后勤过半比例,有这条线在,击败凶虎的难度何止增加一倍!”

    “而若是占领青州,甚至不用占领,只要破坏青州境内的黄淮水运路线,就能大大压制凶虎的粮食后勤补给,逼其只能从幽州调集粮食。”

    “如此一来,其只要开始断粮,必然会陷入惊慌失措的境地!”

    “在修看来,凶虎从未打过十万人以上的大战,不知道这么多人缺粮的可怕,所以对此并没有警惕,也没有重点防守青州,也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

    杨修这个主意确实找准了当前战事极为关键的切入点,不仅曹植这一派的官员齐声附和,连荀攸钟繇也是出言赞同。

    曹操微微颔首,他深深定了杨修一看,看得杨修心中一跳,不自己移开视线,低下头去。

    曹操出声道:“德祖没让我失望,你们其他人,要好好思量思量,这时候该做什么了。”

    颍川派众人心头皆是一跳,都知道曹操这话意有所指,而其中最为明白的钟繇等人,知道曹操确实实在借机敲打。

    因为颍川派的势力已经太大了,其中有些人行事开始嚣张起来,私下还引起了一些曹氏族人的不满。

    前些日子因为鸡肋之事,很多人认为喜欢猜忌的曹操要严惩杨修,但之后是轻轻放下,当时荀攸还有所不解,私下去问钟繇。

    钟繇答道:“眼下我们拥立二公子,看似是比杨修哪一派势力大的多,但也更容易受到主公猜忌。”

    “主公为了平衡,必然还要留着杨修,相反我们则是要谨慎行事,不要做的太过明显,不然会招致杀身之祸啊。”

    荀攸收回思绪,心道势大势弱,都是主公一言而决,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本章完)